如何让历史作业成为引导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地
2017-09-22王晓梅
王晓梅
摘 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灵魂,也是历史学科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应该探索怎样把历史作业也营造成引导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地。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作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从各个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呈现出一个突出变化是它更加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而这种“人文教育”集中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
那么,怎样把初中历史作业营造成为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地呢?我想可以在编制作业题时根据每一课或者每一个单元内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作业主题,如“以史为鉴”“读史明智”“心灵鸡汤”“我思我悟”“感受文明”“请你欣赏”“走近历史名人”“与文化同行”或类似主题。这些主题的内容取材范围可以是教材中没有提到的,但是与课标相关的;也可以是教材中已有的,但是应避免重复,应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主题的内容可以是英雄人物的事迹、历史事件、典型的文物和艺术品图片及介绍、历史遗址的图片及介绍、文学与音乐作品的片段欣赏等。作业布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让学生书写完成,也可以不用书写;既可以设定标准答案,也可以不设定标准答案,甚至可以不提出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体会、谈看法、列警句、写观后感,也可以只是体会、欣赏、情绪感染、共鸣、感动、震撼、有所思、有所悟,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开主题班会等,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历史,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举几课人教版历史配套作业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作业可以设置这样的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我思我悟】万里长城的修筑: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北击匈奴,动用了30万人不分昼夜地修筑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在秦修筑长城的過程中也衍生了不少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已死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善于钻研的你,怎样评价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呢?
再举几个实践性作业培养初中生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例子: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一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林则徐故居,让学生感受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班会。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或《我的长征》,然后让学生思考,从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习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向老人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
以上是我列举的在历史配套作业中培养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例子,仅供老师们参考。田慧老师曾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做到情由景生、润物无声、渐进发展和心灵交流。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段历史教学内容、某一课作业的事。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编辑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