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恩铭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

2017-09-22莫交余

魅力中国 2017年39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

莫交余

摘要:从嘉兴南湖到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6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在中共一大的建党历史上邓恩铭留下了浓墨色彩的一页。今天,无论是他的姓名、民族成份、建党贡献、还是自身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都值得研究,研究这样重量级的党史人物革命思想的形成,既能够充分展示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的骄傲、又能激发我们的爱党爱国情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奋力赶超,推动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邓恩铭;革命精神;中共一大

邓恩铭出生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建党之初能成为代表世界最先进思想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在当时开天辟地的一代先驱中也是少有的特殊人物。这位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是怎样走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寒地区,进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邓恩铭革命思想形成的前提条件

邓恩铭能成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前提。邓恩铭的父亲是一位郎中,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邓恩铭父亲在行医和上山采药过程中经常带着邓恩铭这个小帮手,其主要目的是向邓恩铭传递和实践“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教育方式,培养邓恩铭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使邓恩养成了不畏艰辛、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甘于艰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二、水族历史文化的熏陶使邓恩铭树立正确的志向

邓恩铭祖籍是广东梅县,邓家在当时迁居贵州荔波已有八代,婚配均在水族族群之中,与水族结成血缘之亲,邓恩铭血液里流淌着水族人民敢于斗争、敢于反抗、推翻暴政,不怕牺牲的品格。邓恩铭的父亲经常告诫邓恩铭:水族的先主是从广西邕江、龙江迁徙到荔波和三都一代定居,历经千辛万苦,始终不屈不挠!而邓恩铭的祖母韦氏善于唱歌,水族人民喜欢用优美的民歌叙述自己民族的起源和迁徙,歌唱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些歌唱民族英雄的水歌使邓恩铭从小树立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志向,同时也在邓恩铭的心里孕育着反抗压迫、推翻暴政、追求平等、追求自由的思想,并为革命“不惜唯我身先死”的不屈不挠的共产主义精神!

三、深受名师思想的影响使邓恩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邓恩铭10—16岁时就读于荔波公立两等小学堂(设于荔泉书院旧址),清光绪年间贵州省第一批公费留学日本的学生之一----高煌先生曾在学校任教。高煌先生教学使用新版教科书,向学生灌输民主和科学,传授近代科学知识。高煌先生是荔波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位把邓恩铭目光和胸襟引向五大洲四大洋的人。高煌先生的授课使少年邓恩铭立志“读书报国”、“科学救国”的道路。

四、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的成长环境,坚定了邓恩铭唤醒劳苦大众进行自身解放斗争的意志

邓恩铭生长于贵州荔波的贫穷山区,家乡的真实写照的确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年少的邓恩铭常常独自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家乡的人民群众如此贫穷?邓恩铭童年、少年时期荔波乡间匪患严重、各种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经历、耳闻目睹,使邓恩铭对劳苦大众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国衰民贫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也由此萌生了邓恩铭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思想萌芽。在邓恩铭走出大山来到遗存殖民主义统治、遭受西方列强分割的山东半岛后,邓恩铭亲眼目睹的是近代化工业的发展速度,体会更深的是惊人的贫富差距。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身处国衰民弱、人民尊严缺失的特定环境,促使邓恩铭“不平則鸣”,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邓恩铭将所接触到的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际进行相互比较,更坚定邓恩铭唤醒苦难麻木的中国工人进行自身解放斗争的意志。坚定的意志支撑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邓恩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代表世界最先进思想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

五、学生运动的洗礼和参会“一大”促使邓恩铭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经过学生运动的洗礼和参会“一大”使邓恩铭真正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邓恩铭在领导学生运动和参会“一大”“二大”及出席苏联远东革命团体代表大会过程中形成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在革命实践中实现了革命精神的升华。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政治变革潮流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邓恩铭从一个“血性自负”的中学生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对邓恩铭的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并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确立,使邓恩铭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邓恩铭革命思想的形成有着及其独特的历史渊源,邓恩铭革命思想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代,始终代表着历史转变的正确方向,始终是同时代人的排头兵。他最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成长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手,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并出席“一大”和“二大”,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伟大实践活动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形成了那个阶段鲜明的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李肇年 刘昕 编:《邓恩铭》(P).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

[2]黄长和、黎礼定:《邓恩铭的少年时代》(J). 载《青岛党史》.2001年第一期

[3]柏文熹、黄长和:《邓恩铭遗作选》(P).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研究
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与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民族精神升华之影响
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论太平天国语文教材体现的革命精神及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