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设计大师对中日建筑环境设计影响之比较
2017-09-22孙继国李玉鹏
孙继国+李玉鹏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设计大师亨利·墨菲在华以及弗兰克·赖特在日的建筑设计创作理念研究,和对中日现代优秀的建筑案例去分析、归纳、总结、比较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来更好地分析西方现代设计大师对中日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设计;建筑环境;墨菲;赖特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75-01
一、引言
建筑环境设计作为现代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無论是在理论研究问题上还是在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其发展历程与现代设计的演变进程是息息相关的,其设计理念与方法一定会受到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们的影响。
二、墨菲建筑环境设计理念、建筑思想
墨菲设计的许多校园分布在了南北不同的地方,但却大多都采用的是中国建筑设计的风格,这与在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的国立大学所普遍都采用的西方式的建筑环境设计的设计风格形成了更加有趣的对比。曾经有许多外国的建筑设计大师在参与设计教会大学的建筑设计时,他们一般都会将中式的大屋顶直接就架设在西式建筑结构的平面上,进而显得是那样的不伦不类。墨菲的建筑设计当中除了采用了中式设计的大屋顶设计外,还采用了混凝土构造来仿造中国的木斗拱设计和柱子的建筑设计方法,用铁件来打造中国式的花格窗设计,墙身用红砖来砌筑。几年来的实地性考察以及自身的实践探索,墨菲认为中国的建筑设计传统包含了三大设计元素:以明清的紫禁城宫殿为代表性的空间形式设计,由这些宫殿设计和其他的单体建筑设计的组成的建筑设计形式,木构架设计、大屋顶设计以及色彩等的装饰设计形式。
三、赖特建筑环境设计理念、建筑思想
赖特建筑思想的核心就是有机建筑。有机建筑设计不仅是草原式的住宅合乎情理的逻辑发展,同时还具有吸收了“形式服从于功能”的合理内核,有机建筑设计从理论层面上来讲是处于一种建筑理论边缘的民间智慧。赖特的建筑设计历程和日本以及日本的建筑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本的建筑设计特点对赖特产生了深刻影响和深刻启发,但是赖特的建筑设计作品及其思想也给日本在建筑界带去了新的设计创作灵感。他设计的东京帝国饭店就结合了西方和日本的建筑设计风格。
四、建筑环境设计影响之比较
西方大师的外来影响,包括了他们对日本本土艺术的主观解读或误读。日本本土人士进行的“日西结合”的努力,如藤井厚二和重森三玲在建筑和园林方面,努力进行“日西融合”。日西结合的典型例子:茶室和荷兰风格派结合。
墨菲作为一名活跃在中国建筑设计界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他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形式上与现代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材料和功能的相结合等方面,对于中国的近代建筑设计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本土建筑师较日本本土设计师(如藤井厚二的听竹居、重森三玲的现代园林)相比,中西融合只能说是折衷的,墨菲的经历当中,其实与教会大学有密切关系,而西方教会早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在中国兴建大量的中式教堂,明朝的利玛窦就建了中式教堂,后来康熙时期的北京教堂也有中西折衷的很多元素,这种折衷在乾隆时期的圆明园西洋楼中也大量存在,但对它们的定位,我们认为只能算是表面的嫁接,比如后来的用混凝土或钢结构做斗拱等作法,主要是固化、符号化的象征主义、历史主义的追求。而藤井厚二的听竹居和风格派,重森三玲的园林,则能更多地接近新艺术运动和风格派的装饰性,丹下健三等受柯布西耶的影响则有更多的表现性,总之,与“历史主义”不同,也是因为设计师从事的建筑类型不同,日本设计受西方的影响更多个人表现的、装饰性的倾向。大型公共建筑(如1964年的奥运馆)也能够更多“化用”而不是照搬历史上的象征符号,更强调表现性,而不是象征性。专注的建筑类型不同也是个因素,因为墨菲主要着重城市、学院里的宫殿般的大建筑群,而非如赖特那样是关注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墨菲他主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容易走向“历史主义”,即一种在历史中寻求合法性倾向,他的成就还是主要在整体规划上。
五、结语
通过西方现代设计大师对中日两国建筑环境设计影响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接受西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对于建筑环境设计的民族化进程既是刺激也是动力,外来文化对传统建筑设计文化有一种建构和解构的作用,在通过吸收与借鉴国外经验和发扬本国的优秀建筑设计思想的结合中,才能创造出新的建筑设计思想、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同时去追求多元化的建筑设计语言是帮助我们的创造力从思想匮乏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与发扬本国优秀建筑设计传统理念的相结合中创造出本国建筑设计的新理念。在对比中才能最快的找出自身发展所需要并且目前还应完善的东西,找到各自努力的目标,从而使之有所提升,这对于每个民族本身,对于世界建筑环境设计的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日)建筑学会,崔征国(译).最新精简版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台北:詹氏书局,1997.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