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服装设计的艺术内涵
2017-09-22杨海燕
杨海燕
摘 要:戏曲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包括唱作念舞、舞台布景、舞台灯光、服装化妆、大小道具、各种音响等等。其中服装是创造优美舞台意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戏曲服装;设计;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62-01
戏曲的特色,是活用虚拟的程式化歌舞即唱作念打,在塑造意象化人物的同时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在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的同时塑造意象化的人物。
一、戏剧服飾设计的审美取向
服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又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它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服饰文化鉴赏,其要义即是服饰的审美鉴赏。我们知道,审美感知的前提和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服饰只有给人以感官的愉悦感,才具备了最基本的审美价值。服饰是人们的生活用品,它是以一种鲜明强烈的直观视觉形象被人感知的。实用和观赏构成了服饰美的两个主要因素。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实用的服饰如不漂亮,便缺乏吸引力,而美丽的服饰如果脱离实用的功利性,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由于服饰本身不能单独地被当作审美对象,它得穿着于人的身上,与人体结合在一起被人审视和欣赏,因此,服饰的审美有其特殊性,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就在于服饰与人体的结合。
二、戏剧服饰设计的时代特征
戏剧本质上讲乃是一种再现性的艺术,就是戏剧应该让模仿者化身任务,用动作来模仿,竭力把剧中情景摆在人们的眼前,这样才能让人们看的清清楚楚,仿佛置身于发生时间的现场中,这就是舞台艺术。服饰是一个时代的表征,是一种文明的写照。通过服饰鉴赏,人们同时还可以领悟到历史发展的脉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
纵观人类服饰史,人类曾经创制和拥有过的服饰真可谓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在此,我们从审美鉴赏角度,撷取精要,作一勾勒,以冠巾、衣裳、鞋袜、饰件等四个方面,分别加以描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来不无裨益。
冠巾类主要鉴赏中外冠帽饰巾。中国古代凤冠、冕冠、帷帽、朝帽和外国的贝蕾帽、八角帽、鸭舌帽及大礼帽等,造型迥异,结构别致,各具民族文化风味,对现代帽饰设计有深远影响。
三、戏剧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的关系
同戏剧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升华一样,戏剧服装设计也是服饰文化的升华。一方面,戏剧服装设计体现生活中服饰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美学特点;另一方面,戏剧服装设计又是生活中服饰文化的提炼、加工、概括、提高。
为此,戏剧服装设计就要突出强烈、夸张以及象征、装饰等等特点,具体而言,戏剧服装设计要遵循以下几大主要原则。
(一)反映时代风貌
戏剧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舞台上的所有一时要素,都要传达出剧中所表现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主要信息,服装当然也毫不例外。例如戏曲中,古代戏和现代戏的服装设计,就有根本不同的艺术风格;又如许多戏曲中的“清装戏”,其清代服装的特色都十分鲜明。所谓“清装戏”,乃以“装”——服装命名,足见服装在戏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二)反映民族风貌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任何一种艺术,无不以民族特色作为支撑。戏剧如此,戏剧服装亦如此。中国戏剧、日本戏剧、印度戏剧、俄国戏剧、英国戏剧、美国戏剧,各有不同民族风格的戏剧服装。同样,中国各少数民族戏剧,如苗戏、藏戏、壮剧等等,也各有不同民族风格的戏剧服装。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服装凝聚着民族文化特征,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
(三)反映地域风貌
戏剧服装同样反映着地域风貌。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艺术亮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致陈烟桥》,《鲁迅全集》第12卷第3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戏剧服装的地域性,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地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近年来的“黑土戏剧”,除了剧本,导演、表演、音乐等各要素的黑土化以外,舞台美术中的布景、服装、道具、灯光、化妆、音响等各要素,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共同为打造“黑土戏剧”增光添彩。
戏曲服装如同戏曲的脸谱以及表演,都不是写实的,而是远离生活真实,追求艺术真实,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形式美。戏曲服装的形式美,不单是为了形式美而形式美,更关键是为了创造出戏曲人物的意象美。戏曲艺术同其他戏剧品类,都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
在这样总体的审美格局中,只有把戏曲整体美学精神与戏曲服装之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认识,才会真正把握住戏曲服装的特色,深刻领悟戏曲服装美的奥秘,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戏曲服装设计来,使服装艺术成为戏曲美一种独特而完美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周娴.浅谈戏曲服装设计[J].剧影月报, 2017(01).
[2]王雪芳.浅谈舞台服装设计与角色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2(08).
[3]盖燕.戏剧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实践[J].演艺科技, 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