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2朱修远
朱修远
摘要:新课改之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得到了重视,教师们一改往日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将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前,体育游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案。
关键词:体育游戏;中学体育;应用
体育课原本是为数不多在室外进行教学的课程,让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但是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学生们把体育课当作休息时间,并不认为这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当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之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把语文、数学、英语叫做“主科”,而体育被认为是“杂科”。因为体育并不影响整体的成绩排名,排课量也少,学生们自然地觉得这门课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另外,很多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达标,没有足够的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老師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展开教学。并且,有不少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擅自占课,或者把体育课当自习课。甚至还有一些体育老师自身都不重视这门课,上课时让学生集合跑步然后就解散,体育课名存实亡。
(二)教学缺乏针对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心理敏感的青春期。身体素质的增强本应让他们对体育锻炼充满期待。然而,体育课常常对同一项内容进行重复训练,课程毫无新意,对中学生而言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虽然有教师将体育游戏引入了课堂,但游戏的选择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环节安排混乱,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而忘记了游戏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学。这样,学生们不仅没有参与感,还会更加坚定地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玩儿的。
(三)负荷量不达标
体育课的本意是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成长,协调身体机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然而,学生的每课时只有几十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活动,一堂课下来往往以教师示范讲授为主,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并不多。都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育运动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负荷量才能有效果。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是体育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相较于按部就班的体育课程,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对中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寓教于乐的作用也更为显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体育游戏的作用,开始将其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是教好体育课的第一步。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会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而游戏作为有别于普通课程的新鲜事物势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的娱乐性可以在紧张的运动之后让学生们身心得到休息。例如,在长跑训练之后如果立马坐下休息反而会导致肌肉酸痛。这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报数接力”、“传声筒”等轻松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虽然我们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胜负输赢能够提高学生的斗志和参与感。学生要学习课间操,但学生往往没有多大的兴趣,动作也不到位。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赛,设置相关的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游戏中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的信任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协调沟通,增进学生之间的友爱程度。团队型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和接力等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同心协力。这时候教师可以将经典的“两人三足”游戏引入课堂,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此外,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对于团队凝聚力有着促进作用。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分辨何时该自我表现,何时该共同努力。拔河是最为考验合作能力的项目,需要队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型的拔河比赛,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会团队协作。
(三)有利心理健康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来自排名和升学的压力,以及父母和教师的期望,有时候会感到无法承受。而体育游戏的休闲娱乐性质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在运动中释放出负面情绪。有时候体育课程难度较大,例如800米长跑等,学生会害怕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体育游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完成低难度的小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不再畏惧之后的学习。
三、如何选择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种类数量众多,应该选择哪种游戏,在什么时间加以运用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体育游戏的选择大致需要参考以下两种要求:
(一)教育性与趣味性
将体育游戏引入课堂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学的展开,不能为了娱乐而忘却了根本。运动之前的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普通的压腿拉伸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敷衍了事,在之后的运动中很容易受伤。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比较新颖的热身活动,加入流行音乐舞蹈元素等,让学生愿意跟随课堂节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式热身活动是为了之后的课堂做准备,并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教学生学习热身运动上,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把握好体育游戏趣味性的特点和教育性的终极目标才能更好进行游戏的选择。
(二)注重学生实际
孔子提到过最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哪怕实际教学中很难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但教师也绝不应该放弃这种努力。体育游戏的实施对象是中学生,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考虑到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体育游戏需要一定的负荷量,但中学生的心肺功能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已经发育完全,因此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有可能会造成伤害。并且,在进行游戏时,教师也要注意秩序和安全。中学生已迈入青春期,自制力有限,需要一定的引导。教师不能为了轻松而完全放任自流。另外,游戏应该新奇但不能猎奇。新事物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但若游戏过于复杂反而会影响课程。
综上所述,将体育游戏引入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些不足。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游戏的娱乐性和低难度可以消弭学生的不安情绪,真正地在体育运动中获得释放。当然,体育游戏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教师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游戏与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如此,方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