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2017-09-22刘家振
刘家振
摘 要:在当今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迅速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阶段,更应该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能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让初中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迅速发展,从而具备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育
一、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概论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科技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开始逐步独立出来,我国在进入21世纪初,便开始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从而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树立信息技术的意识,拥有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我国在2013年提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发展面向实践化、社会化、国际化,所以把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融入信息技术教育中便成为当下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
二、我国当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育形式化倾向。初中教育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初中生尽早接触信息技术的概念,通过两年的基础教育,能让学生初步养成科技信息素养,让学生初步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问题,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据统计,当下信息技术课前一节课是理论性知识,后一节课是计算机操作,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接受到的理论性知识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课堂上应用率不足60%,大多数实践性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讲解一会儿,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没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和课堂考核标准,学生在课堂上并沒有接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其次,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其实际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普遍较低,同时,教师缺乏整体的课程规划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其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课件可以用很长时间,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为主。最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现行的许多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生如何使用基础的工具性操作,却没有使学生养成信息技术思维,没有培养出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仍旧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这就与当下提倡的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和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的目标相违背。
三、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实效性为主,避免教育的形式化倾向。在教学课堂上,将理论化知识和实践性操作结合起来,用一半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用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具体操作,争取做到一堂课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80%实践化。理论性的知识以当下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信息技术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考核学生在上一节课对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的掌握程度,对于考核成绩差的学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初中生初步接触社会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将学生核心素养内容里的社会责任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
其次,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在这里说的初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倾向于教师的信息现代化意识和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度。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现代化意识,主要在于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创新,即便是在当下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形式仍然要脱离传统的为了考试而采取的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最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学生核心素养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科学精神,其中包含了理性思维和勇于探究,理性思维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勇于探究是让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难题时,不怕错误,敢于探索,从而使学生养成深度探索的思维和习惯。最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文群,殷曰海.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黄宏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