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知识随文教学中的“三不同”
2017-09-22周曼华
周曼华
语文知识通常来说,主要包括“文字知识”、“标点符号”“基本的语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等。这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提升其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关键。
从近年课改实践来看,随文学习语文知识已在教学实践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切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也合乎学生知识内化学习的规律。
然而,如何更有效地促使这个过程的转化,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例,笔者认为如下三个方面的“不同”值得关注。
一、随“机”不等同于随“意”
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语法、修辞等知识教得详细甚至于烦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点拨启发为好。”
这里的“相机诱导”,就是适时点拨,巧妙结合知识内容,抓住语言活动的时机,“点”其关键,“拨”其难点,相机渗透,适时传授。
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章谋篇布局的章法之美。在“有味的朗读”之后,设计了一个“有味的分析”环节。他没有直接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而是以“趣说变形”的方式,“悄悄地告诉大家,这一篇课文,别看它在人教版中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重新编排的,可以分为两段,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尝试一下”。在老师趣说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们明确了思考的方向,纷纷开动脑筋,二分、三分、四分思考成果不断涌现。老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这84字美文的章法之美——或先叙后议,虚实相映;或文脉清晰,层层推进,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或起、承、转、合,结构精致。并在此基础上,老师适度地介绍了章法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章法之美,不仅仅体现在段落层次的结构上,还有更多谋篇布局的法则。
对学生来说,这种基于真实学情的适度、适时、适量的随机知识学习,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随“文”不等同于随“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现在的教材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其中蕴含着显性的、隐性的知识都很丰富。作为教师选择怎样精要的知识作为学习的内容,这的确是一个关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对教师来说,精准的知识内容的选取,不仅来自对文本深入的解读,更应基于对文体与学情的思考。
所以,教师要加强文本研读的能力,要善于挖掘出教材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精选出最具教学价值的知识进行随文学习。
笔者至今还记得2009年余映潮老师来宁的经典教学案例《行路难》。
这是一篇颇有难度的乐府诗,为了上好这课,余老师在课前撰写了将近4000字的诗歌知識梳理,细细梳理出了文中作家作品、字词、修辞典故、结构层次、手法(映衬波澜、虚实结合、警句、线索)等知识。再结合预习反馈中所教学情的特点,最后,确定出了两个主要的课中活动,即“欣赏诗中美句”与“解读诗中难句”。
在这两个活动中,余老师巧妙地就学生学习的困惑点,进行了两次集中的知识学习。他先是在“欣赏诗中美句”中,当同学说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点时,顺势引出对警句的学习,让学生自然明白了警句的特点,在于运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思想。接着又在“解读诗中难句”中,就同学理解上的困惑,对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随机引入到对用典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微型讲析中理解用典借古传“今”义的表达效果。
对学生来说,这种基于文本、体式、学情的集中知识学习,不仅提升了他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更提高了他们诗歌的鉴赏能力。
反之,如果教者没有基于体式、学情来筛选学习的知识,而只关注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知识学习看似热闹,其教学效果也就很值得商榷了。
三、随“习”不等同于“任”习
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知识进行交互活动,渐进获取意义、建构体系的过程。
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或资源支持,或相机诱导启发,帮助学习主体完成这个过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随文教学,有时却因老师内在研读功力的不足或“淡化知识”思想的影响,当“引”时不敢引,当“讲”时讲不出。
这点,余映潮老师很多课例中的随机“微型知识讲座”“课中小结”就很好地给我们做了示范。
在教授《荷叶母亲》时,当个别同学提到“蓄势”,余老师顺势抓住这一困惑点,精要讲解了“蓄势”的知识。虽然,这远超老师的预设,但是老师没有就此带过,任学生困惑,而是就此进行了一分钟的知识讲析,帮学生理清了知识的困惑点。
综上所述,只有基于学情的随机学习,基于教材重难点的随文学习,基于学情的有效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地开展“随文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三不同”,才能真正循序渐进,相机渗透,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