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位一体”教学策略
2017-09-22王鹤
王鹤
摘 要:“四位一体”教学理念是指将“体验、联结、质疑、成长”的教学环节,融入数学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以其特有的优势正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助力教师高效地开展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四位一体”教学策略有机融合,将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四位一体”;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5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96
一、什么是“四位一体”,怎样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为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标,我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倡导将体验、联结、质疑、成长融为一体。为积极响应和开展实施学校的这一教学新思路、新要求,我将“四位一体”的教学宗旨巧妙的融合到自身的教学工作,在实践“四位一体”理念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喜爱数学课堂,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体验”——让数学知识“触手可及”
(一)我所理解的“体验”
我所理解的“体验”包含两个层面:第一、知识技能的体验,是指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画、摆、折、拼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亲自感知、体验,进而掌握知识的过程;第二、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是指学生亲历数学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学的完美体验应是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认知、情感融为一体,实现整体参与的效果。这种整体参与有利于学生感悟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对数学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中的有效“体验”
数学课堂中的体验包括三方面含义:第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生动有趣兼具实效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第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真实的数学体验;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虚拟化的生活环境,将源于生活的数学归于生活,使学生领会数学应用价值的同时深化生活化的数学体验。通过这“三步走”,教师完成教学课程,学生掌握“有乐趣、有营养、有价值”的数学内容,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成长的情感体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融入精心设计的课上活动,理论数学与实际数学完美融合,营造出高效的数学体验课堂。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体验”的教学实例
实例1: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整节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与有效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效果较好。首先,以学生喜爱的秋游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秋游时准备的食物,超市里购买的物品都需要分类,学生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拖动功能,初步实现对物品的分类与整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验。其次,秋游第一站——植物园,看见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花朵,提问学生可以怎么分类?引导学生利用交互式白板,在搬动花盆的“玩”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秋游的第二站——水族馆,学生面对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的鱼儿,自然联想到了分类。学生利用手里的鱼儿卡片,动手操作和感知: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为了让学生能够相互欣赏、互评作品、深切体会知识,我利用ipad将学生呈现的每一种情况都拍成了照片,并利用录屏功能,直接将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呈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在对比和互评中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同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时,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秋游第三站——动物园,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动物世界,欣喜之余不忘绞尽脑汁地采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分类。可见,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最后,分好类以后,我顺势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利用iPad在线为小动物投票。利用对学生投票情况的简单统计,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悄无声息地将全班学生分类。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联结和升华,而且使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活动中将原本枯燥的分类知识完全转化成了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实效的情境中感知和体验知识的获得。这样的体验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熟练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在内心深处感悟和沉淀知识,使其成为一种能力,受用一生。
三、信息技术助力知识“联结”——数学教学的精髓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地依赖记忆与模仿”,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维与方法,习得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在联结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获得新知。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知识“联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要联系日常的生活。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生活中的数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起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运用。所以,教授的数学知识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适合的虚拟化生活环境,将源于生活的数学归于生活,有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最佳联结。2.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将每堂课的内容置于整个知识的架构中,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内在的整体性。数学是有机整体,相互联系,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促进学生从前后联系、上下照应的思路上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把握。系统性的知识结构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利于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陳爱琴.“改造”教学方式享受数学课堂[J].新教师,2014(6).
[3] 刘晓萍.联结理论有效化解数学学习[J].中学数学,2012(14):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