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主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2017-09-22苟治国
苟治国
摘要: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转变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但完成这样的转变,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实践交流、思考探索。本文依据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历史教育实践,进行总结概括,介绍在教育工作中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及在此基础上总结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平等民主;实施办法
一、自主学习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世界范围内的物质的、观念的许多形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凭着曾经拥有的知识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就越显重要了。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更新速度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及时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所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刻苦的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必须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下,使学生经过不间断的培养,才能达到的。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在研究中不断的历史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概括,提出了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
三、自主学习实施办法
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安排,一般为每周2-3课时,这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相去甚远,这使历史老师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一般历史老师任教班级又较多,多者甚至同时任教8-9个班级,这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老师相比,又超之甚多。时间少,要接触的对象又多,要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好像就更加困难了。其实不然,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在于接触的时间多少,当然更不在于那些说服教育。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当老师在学生心中那杆秤上的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变得容易多了。所以,我们老师应努力增加自己在学生心中那杆秤上的分量,尤其是我们历史老师,更不能忽视每一个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机会。我们要及早的摒弃传统教育观念,放弃“师道尊严”,用一颗真诚的心,就像对待朋友一样,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2、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首先应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问题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指出:“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例如在历史课上讲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时,可以让学生看书,然后让学生回答:“河姆渡、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技术?”但是,这么讲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欲望。其次应支持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自主学习指导
阅读指导。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思维指导。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三是掌握历史的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探究指导。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历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在学生掌握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善于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逐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老师等多种提问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总之,在我实践研究、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潜能得到发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我构建的这一模式还需不断充实、完善。希望与教育同行们更多的交流和探讨,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鸣.一种基于慕课思维的低成本网络化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年08期
[2]2胡芬婷.远程职业教育微视频资源制作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年0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