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思考
2017-09-22鲜东
鲜东
摘 要:初中语文诵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其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有助于增强其阅读和写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肯定诵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现阶段的语文诵读教学在大纲目标、教学理念与方式以及环境保障方面的疏漏,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环节陷入了瓶颈的尴尬现状。因此本文将分析归纳优化诵读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评价诵读教学的多元化原则与注重学生群体的差异性等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86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当使学生积累实用语汇,增强语言感悟,接受文化熏陶以及语感的培养来加强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而诵读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精读和泛读能力,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诵读的课堂价值,合理设置诵读教学环节,使这种传统但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语文诵读教学的问题和误区
回顾浩瀚的教育历史长河,伴随人们对语文教学精华的代代传承,以及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再认识,诵读教学于是重新回归到主流语文教学的视野当中。然而诵读教学作为借助有声的语言重塑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教育工具,尽管在实际教学中让师生都享受到优美的语言魅力,但其课堂教学的现状还是差强人意。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频繁出现低水平的诵读技巧与低效率的诵读进程。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学习的个体因素,也与教师指导不当或失误有关。
1. 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片面狭隘的功利主义倾向,部分语文教师把诵读这一教学手段等同于急功近利的死记硬背,或者干脆相当于古诗文背诵与默写作业。
2. 在教学目标上过于盲目与肤浅,科学性与层次性欠缺,而且并没能将课文诵读真正视为教学目标予以落实和执行,导致诵读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或要求,使诵读沦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缀与附庸。
3. 诵读教学的方法太过简单直接,造成语文学习的低效率与课堂无序,教师对诵读规律的了解不深,并尚未形成严密的系统与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序训练体制,因此不能提高学生诵读的水平与参与诵读教学的积极性。
4. 在时空方面,课堂诵读所占的时间太短,无法有力扩展学生的诵读空间,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也不足,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学生对诵读的喜好培养成长久的习惯与兴趣,难以帮助学生维持诵读的定力。时空保障的欠缺致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环节,在目标、理念及方法上走入了歧途,陷入了瓶颈。
二、语文诵读教学的课堂作用
诵读教学的提倡,原因不只由于从生理学的观念上讲,能够推进学生发音、视觉和听觉器官的多方面发育,改善其语文学习效率,而且在心理学的层面看来,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识的实际环节,预示着由量变演变成质变的内化过程。
首先,诵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学习必须发挥它交际的功能,促使其规范化的形成,初中语文课本当中的课文通过精挑细选,作为经典且规范的文本与作品供学生选读,其中的字词句都涉及了普通话中的声韵调等规范现象,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需要养成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思维的习惯。
其次,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其阅读水平。诵读与理解互相促进,语文课文立意巧妙,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意境深远,学生必须自己亲身领悟与体验才能收获真谛。另外诵读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诵读中收获的感悟,积累的感性体会都能升华为对语法规律的理性总结与理解,从而运用到语文写作中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文思泉涌,左右逢源。
再次,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即对语言敏锐的感知与迅速领悟的能力,它并非逻辑思维而是属于直觉思维,而试图揣摩诵读要领就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在自觉诵读和反复领悟,含英咀华之后,自然会形成敏锐的语感。
最后,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使文本文字外化成有声语言,进而使长短句、排比句等句式的美感彰显出来,充分体现于展示出语言的节奏、叠词的巧妙、抑扬平仄的变化、语气的缓急、音调的高低等音乐之美。可以说,诵读为学生提供了感悟美、鉴赏美与创作美的课堂平台,使其在丰富的美感享受中收获了怡然自得的审美愉悦感。通过诵读能够引领我们探寻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语文诵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创设阅读情景,增强诵读效果
教师应当致力于创设有情有趣、有声有韵、有感有味、有点有面的诵读情境,构建适应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场景,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在情景中产生共鸣,在潜意识中进入平稳的学习状态;再针对学生具体的思维规律与认知特征,使学生沉浸在诵读的乐趣当中,在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中愉快地进行教学和语文学习。鉴于文本中原有语言文字具有隐晦的特点,致使学生不易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很难被唤醒,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诵读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渲染或表演体验等多种教学形式,精心创设多种情景,有利于学生积极融入。
(二)发挥想象力,通过联想领悟情感
任何文本的解读都需要认真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一些文章的情感可以经过外露的文字进行理解,而部分诗文的情感则隐藏在字里行间深处。例如《钱塘湖春行》,作者淡淡的哀愁其实蕴藏在优美的景物描摹当中,情感的流露与变化一览无遗。在一段文本中作者的情感单一或富于变化,都需要通过反复诵读和合理想象揣摩,才可以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获得真切的感受。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并欣赏他们的联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交流与讨论,增进诵读的语感培养,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用心理解。
(三)遵循多元化的評价原则
学生是诵读教学课堂的主体,若要激发和维系他们诵读的兴趣,教师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无论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进行指导评价,还是进行考核性检测评价,目标都不仅是为选拔或甄别,而是为了激励学生、诊断失误与改进诵读效率。教师在评价时需要针对诵读文本的差异、诵读对象与水平的不同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帮助学生明辨优劣,清楚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诵读教学和初中语文课堂教育应当相互促进与影响,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诵读教学的设计与指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凤娟.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信阳师范学院,2016.
[2] 陈婷婷.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D].渤海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