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效及增产试验

2017-09-22李运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增产杀菌剂

李运超

摘要 选用40%丙硫·戊唑悬浮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叶锈病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试验表明,40%丙硫·戊唑悬浮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6%和81.75%,对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6%和89.17%,分别使小麦增产65.61%和62.99%,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3.17%和59.40%,使小麦增产16.92%,可作为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的补充药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74.88%和69.27%,对叶锈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34%和10.34%,分别使小麦增产2.95%和9.39%,不宜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药剂。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叶锈病;杀菌剂;防治效果;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03-02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穗腐危害最为严重[1]。小麦叶锈病是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主要引起小麦叶片枯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这2种病害在亳州市谯城区小麦田发生频率较高且危害较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甚至是食用安全性[1-4]。为了探寻适宜谯城区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16年比较了5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某农户小麦田(6.67 hm2)进行。试验区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 7.8,含有机质14.74%。于2015年10月12 日玉米茬旋耕,10月13日播种,旋耕时施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播种量210 kg/hm2。试验区小麦长势整齐一致,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一致,并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保持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0%丙硫·戊唑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售,下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淮麦33。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小麦叶锈病。施药器械:山东卫士牌WS-16P型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扇形喷头,流量0.6 L/min,工作压力0.2~0.4 MPa,喷片孔径为0.9 mm;市下牌SX-LK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扇形喷头,流量0.6 L/min,工作压力0.2~0.3 MPa,喷片孔径为0.9 mm。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及浓度不同共设6个处理,即40%丙硫·戊唑悬浮剂450 g/hm2(A)、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 g/hm2(B)、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C)、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250 mL/hm2(D)、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75 g/hm2(E),以空白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施药方法

采用移液枪或者电子天平准确称取试验处理的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溶解于相应量的水中,充分搅匀后进行叶面喷雾。药液喷施量为675 L/hm2,根据各小区面积计算相应的药液量,以喷施等量的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第1次施药时间为4月24日上午(小麦处扬花初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4月30日,共施药2次。

第1次施药当天为多云,西风微风,最低气温为16 ℃,最高气温为28 ℃,平均气温为22 ℃,相对湿度71%,施药后24 h无降雨。第2次施药当天为晴天,东南风微风,最低气温为17 ℃,最高气温为30 ℃,平均气温为23.5 ℃,相对湿度81%,施药后24 h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降雨量为55.2 mm,降雨日为8 d。

1.5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5.1 病害情况调查时间与次数、调查方法和药效计算方法[1-3,5]。试验期间药效调查1次,在第2次施药后15 d(5月14日)進行,即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完全显示出来时进行调查[1]。

赤霉病:每个处理区调查5个点,每个点顺麦行连续查100穗,记载总穗数和分级记载病穗数。参照吴永康[1]和国家标准[5]的方法进行分级:0级为全穗无病;1级为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5%以下;3级为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5%~50%;5级为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50%~75%;7级为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75%以上。

叶锈病: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每点固定调查20株,每株调查顶部3片叶。共计300片叶,分级记载病叶数。叶锈病分级方法为:0级为无病;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6-8]。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5种试验药剂喷药后1、3、7 d田间观察表明,各药剂处理下淮麦33生长均正常,说明各药剂未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2 防治效果及增产率

各处理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5种杀菌剂中,40%丙硫·戊唑悬浮剂和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2种药剂的防效及增产率均极显著高于25%氰烯菌酯悬浮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种药剂。endprint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40%丙硫·戊唑悬浮剂、15%丙唑·戊唑醇懸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06%和81.75%,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分别为90.66%和89.17%,分别使小麦增产65.61%和62.99%,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17%和59.40%,使小麦增产16.92%,可作为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补充药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88%和69.27%,对叶锈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34%和10.34%,分别使小麦增产2.95%和9.39%,不宜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药剂,需谨慎使用。

亳州市谯城区近年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发生较重,赤霉病能引起小麦产生赤霉毒素,对人们身心健康和食品安全影响较大;叶锈病在小麦灌浆期可使小麦叶片干枯死亡,导致小麦穗轻粒瘪。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如果发病较重将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影响农民的收入。

4 参考文献

[1] 吴永康.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24.

[2] 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9-292.

[3] 夏得壮,刘太国,刘博,等.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6,42(2):225-228.

[4] 吴永康.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108-10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NY/T 1464.15-2007[EB/OL].[2017-06-28].http://www.docin.com/p-1266625367.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禾谷类锈病(叶锈、条锈、杆锈):GB/T 17980.23-2000[EB/OL].[2017-06-28].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4030.html.

[7] 杨安沛,马俊义,陈卫民,等.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60-362.

[8] 宋柏权,范有君,闫志山.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效果[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23,44(1):137-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增产杀菌剂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
农药及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