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评价

2017-09-22陈坚张胡焕陈泰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菜蛾毒力甘蓝

陈坚 张胡焕 陈泰龙

摘要 为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高效环保药剂,将印楝素和多杀菌素按不同比例混配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试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661 5 mg/L、10%多杀菌素悬浮剂LC50值为2.964 3 mg/L;当印楝素与多杀菌素的质量比为1∶7混配时,共毒系数(CTC)高达310.1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表明,在小菜蛾暴发期,使用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168.75~337.50 g/hm2喷雾防治,药后14 d防效高达88.69%~97.93%,同剂量条件下其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关键词 小菜蛾;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毒力测定;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00-02

小菜蛾属于鳞翅目菜蛾科,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1]。小菜蛾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危害大,目前药物防治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及灭幼脲为主[2]。印楝素杀虫剂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对环境友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印楝素及其类似物对包括同翅目、鳞翅目和缨翅目等在内的500多种害虫有明显影响,对线虫和真菌也具有很好的作用[3]。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快速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性;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性,残效期长,能有效控制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有一定的杀卵作用[4]。为了开发出对环境友好、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将印楝素和多杀菌素这2种生物源农药混用并筛选出其最佳配比,以期使二者优势互补,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同时为生产上科学用药和治理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虫源。小菜蛾采自海南省植物医院试验基地甘蓝田,经新鲜甘蓝叶室內饲养3代后用于生物测定。试验时,挑选大小一致、健康的3龄幼虫作为试虫。

1.1.2 供试药剂。98%印楝素原药(陕西森弗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91%多杀菌素原药(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7%印楝素乳油(河南鹤壁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多杀菌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印楝素·多杀菌素悬浮剂(制剂配比为1%印楝素+7%多杀菌素,海南正业制剂研究室研制)。

1.2 试验方法

1.2.1 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法[5]。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每种药剂设5个浓度梯度,即1、2、4、6、8 mg/L,以清水作空白对照,共计11个处理,4次重复,每次重复用24头小菜蛾3龄幼虫。将洁净的甘蓝叶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约2 cm的圆片,将叶片浸入相应药剂处理浓度中,10 s后取出,自然晾干后置于12孔板中,每孔中放1片并接入2 头饥饿4 h的试虫,12孔板上方盖1层纸(防止试虫逃逸)。试验于(26±1)℃、相对湿度60%~80%、光~暗周期14 h~10 h的养虫室内进行,观察24、48、72 h试虫死亡情况。以毛笔轻轻碰触虫体,不动者视为死亡。以DPS软件作为统计工具,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L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等[6]。最佳配比筛选采用王小艺等[7]推荐的Horsfall法,以预先测定的印楝素和多杀菌素的LC50按体积比10∶0、9∶1、8∶2、7∶3、6∶4、5∶5、4∶6、3∶7、2∶8、1∶9、0∶10进行混合,计算各个配比的死亡率。若毒性比率(实际死亡率/理论死亡率)>1,为增效作用;若毒性比率<1,为拮抗作用;毒性比率≈1时,为相加作用[7]。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计算出各混配制剂共毒系数[8]。并用共毒系数表示各复配剂的联合作用,共毒系数>120表示复配剂有明显的增效作用,<80表示复配剂有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表示相加作用。

1.2.2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于2013年在海南省植物医院生测基地进行。甘蓝品种为京丰1号,11月10日移栽,基于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设6个处理:8%印楝·多杀菌悬浮剂337.50、225.00、168.75 g/hm2,对照药剂10%多杀菌悬浮剂337.50 g/hm2和0.7%印楝素乳油450.00 g/hm2,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约20 m2,用水量为675 kg/hm2,于2013年12月15日(小菜蛾幼虫3龄前)施药。施药前及药后1、3、7 d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定点调查5株的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比例配制的药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1可知,0.7%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661 5 mg/L,LC90置信限为1.330 8~2.074 3 mg/L。10%多杀菌素悬浮的LC50值为2.964 3 mg/L,LC90置信限为2.491 3~3.527 2 mg/L。

2.2 印楝素与多杀菌素复配毒性比率及共毒系数测定结果

由表2可知,印楝素与多杀菌素在各个配比的毒力比率均≥1,呈增效作用;当体积比为2∶8即质量配比为1∶7时,毒性比率表现最大,为1.3。将印楝素与多杀菌素2种药剂按1∶7的比率配制成8.00、4.00、2.00、1.33、1.00 mg/L 5个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毒力测试,结果表明,该混配组合对小菜蛾的LC50值为0.955 7 mg/L,相关系数R2=0.999 5,回归方程Y=5.037 1+1.886 9x,共毒系数CTC=310.17>120,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2.3 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混配剂对小菜蛾田间防效

由表3可知,药后3 d,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225.00、168.7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9.89%、83.35%、75.81%;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田间推荐剂量450.00 g/hm2和10%多杀菌素悬浮剂田间推荐剂量337.50 g/hm2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3.76%和77.5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 g/hm2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差异极显著或显著;而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225.00、168.75 g/hm2的防效与0.7%印楝素乳油、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endprint

药后7 d,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225.00、168.7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11%、89.62%、84.68%;对照药剂0.7%印楝素和10%多杀菌素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2.84%和83.8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225.00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差异显著,而168.75 g/hm2处理与其差异不显著;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225.00 g/hm2与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而168.75 g/hm2与其差异不显著。

药后14 d,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225.00、168.75 g/hm2对甘蓝小菜蛾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7.93%、91.31%、88.69%;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和10%多杀菌素悬浮剂平均防效分别为87.44%和86.8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 g/h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和10%多杀菌素的防效差异极显著;而225.00 g/hm2的防效与0.7%印楝素乳油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差异显著;168.75 g/hm2的防效与0.7%印楝素乳油和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防效差异均不显著。

综上所述,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337.50 g/hm2药后7 d和14 d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达90%以上,较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和10%多杀菌素悬浮剂的田间推荐剂量的平均防效高,且差异分别达显著、极显著水平。而225.00 g/hm2和168.75 g/hm2 2个剂量的防效均与对照药剂田间推荐剂量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

调查发现,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甘蓝的长势与清水对照处理的相当,甘蓝叶色正常,无任何不良现象。此外,印楝素与多杀菌素复配不仅对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效,還能对蚜虫也有很好的防效。由此体现出该复配剂对甘蓝的高效安全性。

3 结论

在室内配方筛选最佳配比结果的基础上研制成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通过大田药效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均表现出对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速效性很强,对蚜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产生药害问题,由此体现出该复配剂对甘蓝的高效安全性。此外,无论是从有效成分还是剂型的角度分析,8%印楝·多杀菌素悬浮剂均能达到现代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环保的要求及水平。但本研究仅是1年的研究结果,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4 参考文献

[1] 冯夏,李振宇,吴青君,等.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247-253.

[2] 刘红飞.小菜蛾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10B):36-37.

[3] 陈小军,杨益众,张志祥,等.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6):1478-1484.

[4] 纪明山.生物农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2-114.

[5]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篇第14部分:浸叶法[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7] 王小艺,王跃龙,欧晓明.农药混剂配比研究的一种实用寻优方法初探[J].农药学学报,2005,7(1):40-44.

[8] SUN Y P,JOHNSON E R.Analysis ofjoint action of insecticides againsth-ouse flies[J].Econ Emomol,1960,53:887-891.

[9] 胡珍娣,陈焕瑜,李树权,等.3种氯虫苯甲酰胺剂型理化陛能测定及对小菜蛾活性评价[J].农药,2011,50(4):263-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菜蛾毒力甘蓝
不同药剂对2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变色的紫甘蓝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
厨房色彩游戏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
紫甘蓝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万州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药剂室内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