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闪着金色光芒,宛如芝加哥的夜

2017-09-22纳塔

摄影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芝加哥林肯佳能

纳塔

它的大街小巷依然回荡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黄金时代的气息。

白天,游人徜徉于沉浸在“风”中的摩天大楼之间,参观这里的建筑,幻想着踏入了电影《疤面煞星》里“教父卡彭”的地盘。夜晚,游人们在灯火通明的霓虹灯中,转进一家蓝调音乐小酒吧,期盼着酒吧女招待会打开一瓶酒,对着天真的他们说:“欢迎来到芝加哥,让我们站在昔日大火的灰烬上创造更加美好的东西。”

有人说芝加哥之于美国,就像教父戒指上的那颗宝石。它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如今依旧风格混杂,充满力量而赫赫有名。

应芝加哥旅游局的邀请,我在春夏交际之时,带着一台专业进阶型单反佳能EOS 770,一台入门首选单反EOS 8000,还有一台便携小巧适合旅行的EOS M6,开启了一场行摄之旅。

风城之说

芝加哥别名“风城”。在旅途开始之前,芝加哥旅游局的伙伴特意提醒,夏季的芝加哥依然值得你在旅行箱里塞一件防风的外套。由于与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相倚傍,加上层层叠叠摩天大楼所形成的风口,城区经常是“风生水起”一一风从湖面凶猛地灌来,让体重轻的人瞬时心生敬畏。

别称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在19世纪末,芝加哥与纽约竞争1893年世博会的主办权时显得过于自信与夸夸其谈,所以当时的媒体用“风”来隐喻芝加哥人“吹牛”。对于这种看法,芝加哥人当然会疾言厉色地拒绝。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这里被称为“风城”,是因为芝加哥每年都会举办成百上千的行业论坛,各个领域时时刻刻都会进发头脑风暴,因此这种精神世界的风起云涌才是“风城”的最贴切含义。

这个说法让我更确信,每个大城市的出租车司机都卧虎藏龙。的确,他说的没错,芝加哥是很多社会文化学者的精神“麦加”。在洛克菲勒家族几乎不计回报的大额资助下,偏隅城市南部的芝加哥大学成为美国学界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学校拥有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更是全美之最。

“芝加哥学派”更是成为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建筑学等各种领域的精锐之师。尤其在社会学的发展坐标系中,芝加哥的地位最重。美国社会学家A.W.斯莫尔在这里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与G.E.文森特合写了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1894年)。

从那时起,这座城市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其中包括W.I.托马斯(W.I.Thomas)、R.E帕克(Robert Park)、E.W.伯吉斯(Ernest Burgess)等,使社会学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不可或缺学科。而随着影响日益扩大,这些有着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制度支持的大学教授逐渐形成“芝加哥学派”,对新兴芝加哥城市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同时,他们也像这个城市的智囊团,芝加哥的不少城市管理办法也受益于这个学派重视经验研究和乐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特点,显得更加有章可循。

对文化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让芝加哥成为一座有精神深度的城市。对很多游客来说,这才是“致命的吸引”。就算赶上大雨,我也不舍得放弃背着佳能相机去拍摄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Field Museum),也不想挤掉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参观时间——那里挂满世界顶级的印象派佳作。还好,搭配一只40毫米定焦镜头的佳能M6非常小巧,可以轻松塞进防雨外套的口袋,在参观时不时拿出来拍照也不至于太显眼。博物馆大部分区域都是可以拍照的,关掉快门声音与闪光灯便好。触控对焦操作模式下的EOS M6也保证了更高效的拍摄和参观效率,让我做到拍摄参观两不误。

雅备布斯式的闲逛

如果让《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来教你如何体验一座城市,她会告诉你“去街区公园”转转。

简曾写道:“一座城市的规划者的能力在公园能很好地体现。它们不仅是某些区域赏心悦目的风景,也可以是周边地区的经济来源,也应该是对所有市民平等的恩惠,城市中那些幾十年散发持续魅力的公园是城市建设水平的体现。”

芝加哥的街区公园中,最有威望的便是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它坐落在美国芝加哥市中心,倚靠风景秀美的密歇根湖,公园拥有芝加哥的著名地标“云门”雕塑。这座由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设计、以液态水银为灵感、体积庞大的无缝不锈钢雕塑日夜映射着芝加哥最繁华的城市景观,这一美妙的景象几乎登上过所有与芝加哥有关的旅行推荐。

如果不是清晨4点我就去抢占了最好的拍摄机位,用佳能800D配广角镜头为清晨淡粉色晨光中完美无瑕的“豆子”(云门雕塑,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地标,当地人又因为外形亲切地称它为“豆子”)留影,白天无时无刻熙熙攘攘的人群绝不会给我留下任何拍摄的机会一—依雅各布斯的观点,源源不断的人流代表着城市文化活力四射。清晨拍摄云门,配置2420万APS-C画幅的大型图像感应器的EOS 800D展示了它精细的表现力,在略暗的光线条件下长曝光,依然能同时实现高画质与低噪点。

千禧公园将近10万平方米(24.5英亩)的绿地空间融合了公共花园、定期更换的当代艺术雕塑、露天音乐厅等各种公共活动的区域。它的背后由一个公园专属基金会支持,这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千禧公园向今天和未来几代人免费开放。

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最合雅各布斯的意。清晨,我看到早起的晨跑者会来这里歇歇脚;中午,周边工作的白领愿意端着三明治坐在“豆子”前吃个午餐;傍晚,不少家庭带着孩子来这里享受一下晚饭前的亲子时光……千禧公园基金会的负责人介绍,每年夏天这里也将举办芝加哥的露天音乐节,所有演出都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如果雅各布斯还活着,到芝加哥后她可能还愿意抽个下午去海军码头逛逛,乘坐一次已经有百年历史的摩天轮。“一战”与“二战”的军事痕迹在此已经消失不见,经过几番改造,曾经具有重要军事用途的码头已开发为城市的公共休闲区域。

你肯定也会为芝加哥的天际线着迷。在1800年代,这里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铁路为这里带来财富和威望。1871年的一场由奶牛踢翻油灯引发的大火烧了几天几夜。浴火后的重建,是芝加哥建筑新时代的开始,大火后的芝加哥经过周密规划,环绕密歇根湖滨和芝加哥河构建市中心,所有建筑都以钢铁为基础,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摩天大楼成为了当时的芝加哥地标。endprint

观看芝加哥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有三种绝好的方式。一是你可以登上有103层的威利斯大厦悬空观景台(Skydeck Chicago,Willis Tower),俯瞰全市美景,带上佳能相机和一只长焦镜头,隔着玻璃,便可以上帝一般的视角拍下城市的芸芸众生。我带上EOS 77D和70-200 mm f/4 IS的组合进行拍摄,一方面EOS 77D能实现最短约0.03秒的高速自动对焦,方便捕捉路上移动的行人与车辆,另一方面70-200mm f/4.0 IS镜头提供了更长的有效焦距,照片画质让人满意。如果你喜欢小众的观看方式,则不要错过芝加哥的林肯公园,那有—处延伸至密歇根湖中的长堤,每当天空晴好的傍晚,都会有不少摄影师不顾猛烈的湖风,在长堤上支好三脚架,一边欣赏一边拍下繁华都市让人心醉的天际线。

为林肯献上一束花

现在,不少游客有个认识误区,认为芝加哥只是一座独立的中西部大城市,转机时抽一两天随意转转就好。实际上,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有不少美国精神气质的发源地,值得游客多花几天时间,以芝加哥为据点,去周围开发一些小众景点。

从芝加哥往西,沿着著名的66号公路,能来到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庞蒂亚克。在66号公路刚建成的时候,庞蒂亚克小镇成为了重要的驿站。在这里,长途旅行的游客、司机以及军人都可以得到餐食与休息,久而久之,就聚集了一帮固定的商家,发展成一个有着浓郁公路文化的小镇。现在,这座小镇建有一座66号公路博物馆(The Route 66 Museum complex),还保留了一段原始的66号公路地面,有不少公路文化爱好者会来这里朝圣。在66号公路上,运气好的话,能遇到范儿特别正、骑着哈雷的爷爷级嬉皮士,让人回想起美国嬉皮运动时的自由风貌。

很多人误以为芝加哥是伊利诺伊州的首府,事实上芝加哥是本州的最大城市而并非首府。伊利诺伊州的首府叫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 Ld),那里也是美国前总统林肯入主白宫前的居住地,也是他永远长眠的地方。1837年,28岁的林肯正式搬迁到这座城市居住,从事律师职业,并结婚成家,直到1861年林肯52岁当选总统,才离开斯普林菲尔德,前往华盛顿白宫就任。而位于城市中心南七街上的故居,也是他一生唯一的房产,他在此迎接了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四个孩子。

现在林肯故居已经由当地政府建成“林肯故居国家历史遗址”,房子内部保持得很完好,政府基本按照林肯在世时的布局进行重新复原,并在室内每个房间展示原貌照片。小屋外,茂林依旧,人们带着敬意为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献上鲜花。

在1865年,林肯遇刺后,这里的人们把他接了回来,和其妻玛丽托德、其子Tad、Eddie和Willie安葬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橡树岭墓地。

芝加哥既摩登又复古,它被写进小说,拍进电影;它是存在于爵士乐与黑帮之间,现实与虚构之间的黄金之城。夜幕降临,我在芝加哥的霓虹灯下向前行走着,抬头看见被染红的天际,耳边仿佛响起电影《芝加哥》里的经典对白:“到处都有爵士,到處都有烈酒,到处都有生命,到处都有欢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芝加哥林肯佳能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佳能EOS 4000D
佳能EOS 2000D
佳能EOS M50
抬起芝加哥
迟来的更新 佳能EOS 6D Mark II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安静从容 林肯M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