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亚伟:与树对话

2017-09-22

摄影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楸树一棵树摄影

虽然70后女摄影师豆亚伟的作品算不上多,但从她的照片中人们能看到一名女性或者一位母亲细腻的内心与温柔的情怀。曾是一名音乐老师的豆亚伟,对艺术与摄影拥有自己的一份理解,《树?我?》是她的一组实验性摄影作品,她运用逆向思维,试图向人们展示艺术的各种可能。

现在,豆亚伟的另一个身份是全职妈妈,在照顾家庭与孩子的同时,还要悉心“照料”她的摄影作品。在《树?我?》系列作品中,她跨越春夏秋冬,用一年多的时间踏足各地寻找人与树之间那份微妙的联系。在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一年四季的变换,也能看到不同人的精神写照:当我们每个人面对一棵树时,也许会不禁思考,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枝叶又伸展向何方?

摄影师自述:

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一般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大多以正向思维为主,然而,当我们对司空见惯、似乎已经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时,往往有更多发现。多数摄影师在初学摄影时,都会被告诫拍摄人像不要“头上长树”,但是我认为,艺术没有什么不可以。每当我面对或背对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感觉这棵树和我有着某种关系,不仅仅是人与树,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让我想到《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既是蝴蝶,蝴蝶亦为庄周,二者通过“物化”融为一体。因此,“物化”这个哲学概念也被我用在摄影中,人化作树或树化作人,这样,一件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便有了雏形。

获得一个灵感是简单的,难的是如何把它变成真正的作品。我找到十几位亲朋好友作为拍摄对象,经过沟通最终为每个人确定一种符合他们气质的树。项目拍摄从春天开始,一直到第二年春天结束,为了找到合适的场景、合适的季节,我跑遍大江南北,当然也走了很多冤枉路。项目初期,我所拍摄的人物是正面的,姿态各异,可拍摄完成后总觉得哪里不太合适,思索良久后,最终下决心做了最大的一次改动——摒摈弃之前的方案重新拍摄,所有人物都安静地背对观众。这一改动使得作品画面的意境得到质的提升,也更符合我心中庄周梦蝶的梦境。

每个人心中,对树都有自己的诠释。2016年,这组作品在平遥展出时我把一棵槐树刷成银色立在展场。很多观众纷纷模仿作品中模特的样子在银色槐树前拍照留念。有的观众更是脑洞大开,玩得花样百出,对作品做了更多诠释。其中一位观众的诠释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咱们老百姓家里的老人去世后,都喜欢在坟前栽一棵树。人虽然去世,但树依然活着,仿佛离开的人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上。人便是树,树便是人。”

为何想到拍摄这个主题?

豆亚伟:2015年春天,我和我先生、孩子一起在公园玩,看到一棵很特别、倾斜的树。于是,我用手机给他们爷俩拍了几张照片,我先生看过照片后不是很满意,他说拍照的时候,不该让树从人的脖子位置斜着穿过。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在學摄影时,都会被告诫不能“头上长棵树”,不能“抹脖子”。我却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可以呢?艺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呀,只要给出理由,这些禁忌和规则都可以被打破。艺术的发展不就是在一次次突破和否定中不断被推进吗?这个逆向思维让我一下找到了这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在《树?我?》这组作品中,你选择模特与拍摄场景的标准是什么?在拍摄过程中,你如何与拍摄对象进行沟通?

豆亚伟:我选择的模特包含男女老少。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性格不同,他们的阅历和对人生、生命的理解也有很大不同,这有利于我得到更丰富的素材。沟通的过程主要是聊天,对拍摄对象和他们过往经历进行了解,能够帮助我选择合适的场景。

拍摄前,我问他们:“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选择做什么树?为什么?”他们给了我各种各样的答案。也就是说,作品中树的品种是他们的选择,树的大小、拍摄季节、场景、模特的衣服和姿势,这些是我的选择和表达。

作品中哪张照片拍摄的是你自己?你认为自己像哪一种树?

豆亚伟:《楸树》这张照片的模特是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生活围着老公、孩子、锅台转,所以场景我选择的是传统庭院的围墙和一个四四方方的树坑。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仍认为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所以拍摄的季节我选择了春暖花开时。

在汉代,人们大面积栽培楸树,并从楸树经营中得到丰厚收入,还有栽楸树以作为财产传给子孙后代的习惯。我认为,妻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选择楸树作为自己的精神象征。

《树?我?》系列作品给人一种空灵、隐秘之感,你如何通过镜头与后期处理技巧实现这种艺术效果?同时,这种画面欲传达给观者怎样的思考?

豆亚伟:我在拍摄不同素材时采用统一的角度,这样便于后期合成。画面中烟雾的添加,是为了增加梦境般的感觉。不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处理,都是为了表达主题。

项目的拍摄是否会引发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豆亚伟:是的,人是自然的一份子。树矗立在那里,沐浴风霜雪雨,人行走世间,品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经历。

你认为通过影像表达某种抽象的主题或概念时,最难的是什么?

豆亚伟:转化。

除了《树?我?》,你还有哪些作品项目?

豆亚伟:我的《印记》系列曾在201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展出,拍摄的是我儿子两三岁时在墙上的涂鸦,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近期,我正在拍摄的作品,暂定名称为《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楸树一棵树摄影
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你是一棵树
一棵树七个人
楸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