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22王云

学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小学语文

王云

摘 要: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简单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自身需求。随着我们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教师可以从实际教学出发,对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诱导;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6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适合教学内容,还应适合学生的个性爱好、心理情绪等。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如何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更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在机械式的训练下是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就算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字,但是对字的含义、运用等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我认为,对于识字教学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式教学。例如说词接龙、讲故事等形式,带领学生边玩边学,这样既活跃了教学氛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

二、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和课本上。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拓展我们的教学空间,用实际中的事例来开展教学把学生带到自然环境中去开展学习。学生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能力,更有效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比在课堂上掌握的要更加牢固、灵活。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开展语文教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描写的都是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情境。如果我们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参与度必将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与实际生活联系度比较高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者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开展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作者的写作心态,写作感受等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的教学开展起来也就更有效率。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开展学习,势必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就把学生带到课堂外,带领他们亲手寻找一些植物,如蒲公英、苍耳等,让学生边找边想这些植物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播种的。这种户外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像做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能掌握知识。并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我们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活动结束后,我们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领会课文,教学就会变得又轻松又高效。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造的根源,是发明的雏形,它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我抓住任何一个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挖掘他们自由想象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培养他们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如教完《兰兰过桥》一课后,我问学生:“兰兰的爷爷是工程师,发明那么多桥,用途真大,你们长大想不想像兰兰的爷爷学习啊?”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发明一种‘时空桥,只要站上去想去哪个世纪就去哪个世纪,想过去就是过去,想未来就有未来!”有的说:“我们上学放学时马路上车可真多,要等好久才能过,真麻烦!我要发明一种桥,可以随身携带,桥在马路上空穿过,我们从桥上走过,再也不用等了!”……多么有创意的想象!抓住了这些机会,我想,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当中就会出现伟大的发明家呢!

四、课堂教学应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放弃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我们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改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有良好的灵活性,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调整教学方式。总之,我们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我们要从正面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式学习。

五、 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

鼓励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的激发。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梅克教授认为: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进而孩子只会自暴自弃。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做出积极、肯定、鼓励性的评价。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还能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使我们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例如,在利用分组教学开展学习时,我通过给小组计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堂上良好的表现来提高小组分数。在这种竞争性、荣誉性的鼓励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學中,无论我们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进行的,常常包含了讲授、谈话、复习、练习、讨论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但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样要求协调统一,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参考文献:

[1] 李敏.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老区建设,2008(16):52-53.

[2] 吕焕英.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9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小学语文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