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的信息系统应用及建设

2017-09-22张文勇

绿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建设

张文勇

摘要:指出了目前环境污染现象越发严重,并且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环境应急监测非常必要,且为了体现高效率的应急环境监测,建设并应用信息系统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针对信息系统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信息系统的优势与特点,并且提出了几点应用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系统应用;建设;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0002

1引言

近几年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中的人口也呈现集中化的趋势,随着社会强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比较大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这也加剧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压力。我国环保部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全面性的环境质量信息数据以及测评结果作为根本内容,环境应急监测也突破了传统单一数据以及现状描述的限制,倾向于与信息系统进行融合,以分析当前趋势,更加快捷的了解突发事件可能对周围环境导致的污染与危害。

2信息系统特点与优势

2.1及时性

及时性是信息管系统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其主要体现在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够快速的发现管理可能需要的数据、信息。及时性也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及时收集信息。现代社会信息体现了瞬息万变的特点,若不加以注意,有效的信息便会稍纵即逝[1]。所以,这便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发现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及时了解信息动态,及时记录相关工作的运行进度。②及时传送信息。所搜集到的信息只有真正到达需要人员的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除了及时性以外,信息本身也体现了时效性。只有将时效性与及时性将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真正需要的人员手中,使其成为环境应急检测的决定性依据。

2.2准确性

信息系统所获取信息除了要具备及时性,同时也要体现准确性。在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决策人员能够做出正确决断的原因便是准确的信息。若获取信息有失真实性,除了对应急监测有影响以外,也会导致工作上的失误。所以,为了对信息准确性进行保证,需要确保原始信息的可靠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为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信息搜集人员在整理相关数据与信息时,也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杜绝随意性,详细核实原始信息,并且向上级真实反映。

2.3现代化

以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本身体现繁琐性和现代性的特点。信息系统的核心为信息,其包含了软件与硬件两个部分,重点用于对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此外,通信系统则主要包括工作站、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网络这三个部分,能够连接线路、计算机,或是线路、终端设备,从而完成数据的传输[2]。将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进行融合,将动态性、随机性以及瞬时性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进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相互连接与传递。且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特点和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信息系统所隐藏的不安全性。信息系统特点威胁到了其安全性,若信息系统遭到利用,那么系统内部资源便会受损,甚至会泄露企业重要机密。

3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的信息系统应用与建设

3.1完善质量保证机制与制度

进行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加精准的测量、获取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科学的解释与合理的利用,换而言之,环境应急监测即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所以,在制定环境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时,必须要遵循准确性、可靠性与可比性,以此为条例与法规的制定提供监测数据支持。在选取样品时,也要体现代表性,通过测量所获得的所有数据,都要确保完整性,对数据的分析更要保证准确性与精密性,各组数据所体现的可比性、分析评价所体现的客观性,也要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作为支持。而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满足信息真实性、数据准确性的所有要求,从而推动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2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实现信息化

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十分艰巨,其中主要包含了环境質量监测、环境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与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环境管理制度服务监测等,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属于环境执法管理制度、实现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领域。将信息系统应用于其中,需要切实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并且对监测质量制度进行优化,确保监测数据的权威性与可靠性[3]。同时,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之后,应急监测数据与命令要利用系统平台马上发布,通过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确定污染源,并且将其显示于电子地图中,使相关人员能够从容指挥、调度,对现场进行风险评估,为污染物的合理处置争取时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排查,保证数据质量,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3.3建立网站,推行实验室认可机制

对于环境应急监测所涉及到的实验工作,实验室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质量监督网,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安排有关科室与质量监督员,对部门的监测工作进行监督,并且安排专门的质量负责人。若监督人员发现科室工作与工作要求不符,那么可以在管理期限内在网站中进行调整与纠正,若自己无法解决,便要及时向质量负责人进行反馈,质量负责人再进行纠正,从而解决这一错误,也降低监测过程中工作失误现象的发生率。同时,建立网站这一方式,能够更加及时的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搜索解决方案,对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3.4加大人员素质建设力度,与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执行环境应急监测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监测质量的体现,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当前相关行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趋势下,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对相关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监督管理以及执法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充足的工作活力,并且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源动态[4]。除此之外,监测技术以及分析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剔除传统的手工监测方式,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提升监测质量与效率。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小组的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教学,不定期组织实践操作演练,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并且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加以运用。当前的监测工作越来越需要监测人员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性,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汲取新知识与新技能,加强工作效率,通过掌握的新技术与新知识,对环境应急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4结语

在环境应急监测中应用信息系统,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快速确定污染源,并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加以解决,以此为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争取宝贵时间。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也为今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树立了风向标,使其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大伟,张明明,张会. GPS导航定位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车载系统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128~130.

[2]欧健. 北斗导航系统在环境自动监测及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4):64~67.

[3]朱晓翔,陆继根. 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的准备和响应[J].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5):1~3,8.

[4]郑琳,周春莹,袁媛,等.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4):82~85.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建设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