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的创新
2017-09-22秦国萍
秦国萍
摘 要:紫砂壶在创新的实践中,要深深地懂得传统是创新之源,只有植根于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其营养,我们的创新才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关键词:紫砂壶;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50-01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紫砂工艺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当时紫砂工艺异军突起,陶壶应运而生,风靡天下,人们不再垂青于用金、银、锡、瓷所制的茶具,而偏爱平淡质朴的紫砂陶制茶具。明清时期紫砂陶器盛行于世,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六百多年来,经过历代紫砂人的巧手,精心创造了独有的紫砂成型技法,再以宜兴独特的矿土制成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茶具,文房雅玩,花瓶花盆等,由于紫砂材质的天生丽质和造型的古朴典雅,使宜兴紫砂作为一种独特的实用艺术品而大放异彩。
要真正做好一把壶,它需要长期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知识,练就眼力、功力。眼力是做好壶的条件。紫砂从古至今,名家名作多得不可胜数,你要选择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能产生心灵感应的作品来仿制。在仿制中学前人的经验,然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名家作品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再反复仿制。直到与原作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辛勤劳作的过程,一个苦苦思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气馁,莫怕失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成功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制作的松鼠葡萄壶,是按名家裴石民的壶样仿制的。该壶的嘴、把、的都以葡萄的老藤作为装饰,其老藤虬结、扭曲、仿佛是与大自然抗争时留下的痕迹。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游动在壶身上的新藤圆润舒展、藤旁的葡萄叶向不同的方向张开叶面,仿佛在充分接受阳光,为生命输送养分,更有两只活泼的小松鼠穿梭其间,整幅造型力求生动,避免呆板。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清新的園艺情趣。
纵观紫砂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交融史,如果没有历代艺人不懈的探索,不断的创新,也就没有紫砂的今天。明代的时大彬把当时常用的粗糙大壶改变成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精巧工艺壶,真是前所未有。这一变化,也改变了紫砂壶的历史,把它单一的使用功能,演化为具有使用性和观赏性的双重功能,让紫砂壶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清代的陈鸣远用“物为我用”的观点对自然界的物品创造性地进行仿生,创造出许多珍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形态形似的仿照,而是作者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感悟、体验,把自己的思想、语言、感情以及制作技艺融化到作品中去,赋予作品新的思想和生命,创造出形神兼备、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作品,开创了紫砂艺术的历史新篇章。
紫砂的创新源于传统,又来自于生活,每一位紫砂制作者都希望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这就需要作者都希望有优秀的作品问世,这就需要作者通过自己的构思不断地创新,但创新不是随心所欲、随手拈来的,它是不断积极的综合体现。
自古以来从手工炼泥到手工成型,一脉传承,没有改变。社会发展之快,经济环境高速增长,紫砂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追求,这就必然有了今天的商品壶和工艺壶。商品壶具备实用性,满足了广大普通人群的需要;而工艺壶的价值又按艺人特有的设计理念和独特制作工艺以及稀少珍贵的泥料,以及全面表达出艺人独有的作品价值程度而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收藏玩壶爱好者喜欢手工壶,其特点自然大方,极具生命力。天道酬勤,紫砂艺人对紫砂艺术真谛的不息追求,那些真正追求完美的承传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一生的目标不放弃,一把好壶的诞生,也许倾注了一生的追求。
创新是一种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手段的标志。只有按个人创意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趣味融进紫砂茗壶,脱离原来的老面孔,起到焕然一新的效果,这才能称之为紫砂创新。
在全球创新的时代,提出了“创旧”的命题。如何以创新精神来“创旧”--发掘中国文化的内涵。正是全球化的创新之潮把每一个民族都“催逼”上一条不“创旧”就不能 “创新”的文化之路。同样紫砂文化未来最终要回到原点——纯手工制壶,其艺术魅力体现在件件原作,款款无双。“申遗”纯手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表达技艺的传承,作为新人这一代理当接受这一挑战,人人争做合格承传人,手工成型追求的是自然归真,达到一种物我和一的返朴境界,人与壶相互融和,这样做出来的壶方能显其神韵。
紫砂文化未来发展,对紫砂艺人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职称考级达级后也必须再回到成校系统学习深造;专业理论上了解紫砂悠久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各种器型壶制作手法,如泥料、造型、色泽、制作方法、成型工艺、装饰手法。制作手法上承传纯手工制壶;积极参赛一年一度的全手工技能比赛,能见识更多优秀制壶高手的风格,对自己的技能提高大有帮助。做到精益求精,超越传统,敢于创新;力求把最完美,最特色的作品呈现给世人。
参考文献:
[1]唐云,郑重.紫砂壶鉴赏[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1993.
[2]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台湾:南天书局,1989.
[3]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