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22王冠英
王冠英
摘 要:对园林景观和书法艺术的研究应用应该从横纵两个方向深入,横则进行同时期比较,纵则从历史维度延伸。书法与园林两者在创作主题、思想、艺术形式和意境上都存在关联性,将书法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融于园林景观之中,将其形式美、结构美、内容美以及最重要的意境美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趣,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书法;园林景观;启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40-01
人类为了延续文明,仅仅靠口耳相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文字,随着文字的普及,在以功能性为基础的情况下,又加入了审美元素,极具智慧的中国人将其与感性之美相结合,从而创造了书法。中国传统园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表现素材不同,但其皆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文化的载体。在不同的时代,两者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两者之间关系也发生着变化。
一、书法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形式
(一)碑刻书法
书法载体多样,碑是其中之一,碑刻是一种书法的表达形式,在它的选材、雕刻技法和镌刻内容上和书法形式、碑文内容还有情思态度应形神一致。唯有如此,在观赏碑刻艺术时才能把碑的刚与书法的柔结合,体会刚柔并济的和谐和书法艺术形式、内容和意境的美相互交融的形神一致之美。碑石、碑刻形式和内容的交融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即碑石的形状、材质和肌理要和书法风格与行文文思相吻合。游人可以“远观石,近观字”,先赏字再赏石,兴味倍增。书法家沈鹏如是说:“在笔发明以前和发明以后,“刀”曾经是很长时间的书写用具。书法艺术与碑刻相结合在园林景观空间中具有多种的内涵和意义。
(二)题壁书法
题壁书法,顾名思义,包括题写在墙壁、廊柱、窗扉、桥头、崖壁等物质载体上的一切书迹。由于墙壁很难持久保存,所以现在可以见到古人直接书写在墙壁上的书迹很难,但是书法家在墙壁上书写后,再经过镌刻的书法作品能够较好的保存下来。
从汉代起便有了题壁书法,《王羲之别传》中记录王献之“尝书壁为方丈大字,曦之甚以为能,观者如堵”,由此可见,题壁书法在汉末、东晋就已经普遍存在。至唐代,题壁书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众多文人处处留墨,如李白、张旭、贺知章等,窦翼《怀素上人草书歌》:“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十万字。”这种形式的书法作品创作形式在当今仍旧存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王冬龄是代表人物。
(三)悬壁书法
除了见于室外的题壁书法,在园林建筑中室内常见书法作品的另一种展示形式——悬壁书法。悬壁书法多是由书法家将书法作品书写在纸或帛上,在将书法作品悬挂于墙壁或厅堂之上。悬壁书,包括明清中堂、条幅、对联、匾额、立轴、斗方等纸帛书。明代文人重视居室环境,讲求生活意趣,以室内陈设来表达主人的修养、品性,悬壁书法在这一时期较为流行,一般多在厅堂后壁正中悬挂横匾,下挂中堂,配以对联,旁置条幅。明文人已经很重视书法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并且在实践中努力寻求规律,在理论上加以总结,使书法元素与园林景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独特的文心匠意。
(四)匾额与楹联
书法作品常常与匾额相结合运用与园林景观之中。“匾额”是一个组合词,在古汉语当中所指的意义各有不同。两者有“额为名称,匾指颂词”的说法。早在西汉时,园林建筑上就已经有了匾额,匾额作为附加装饰,对空间界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匾额上书法字体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慎之又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作《乞御书放生池碑刻表》一文,着重讨论了匾额题写的要点,从文中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就已非常重视匾额书法的表现。将写有适合字体、内容的匾额悬挂于建筑空间界面、景观空间界面、室内空间界面需要相得益彰,以达到具有文化内涵和视觉审美的双重效果。
联匾艺术对空间氛围的营造有重要作用,在园林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点景作用,渲染主题和概括风景的作用,扩展园林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为园林的营建提供艺术指导。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经写道:“有时一景,想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出。”这充分强调了书法作品对于园林景致的描绘以及意境的营造作用。
二、结语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起源于我们祖先用图形图像的模式和内心活动记录的中国特有文化,当汉字的书写上升到书法的层面,就变成了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性文化的艺术。
书法元素之所以能够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最根源性的原因是汉字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品质,以及由此塑造的具有良好识别性的中国设计风格,基于此,书法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脱离汉字的中国文化内涵。 在设计中都必须把所应用的书法元素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而不能抛弃书法本身的價值,做到“取其形,达其意,传其神”。
通过对书法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对今后更多的设计师创造出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出具有现代精神的设计作品有所帮助,这也与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