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管趋严背景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发展方向研究

2017-09-22马喜立卢文华周琰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金融监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

马喜立+++卢文华+++周琰

摘要:商业银行依靠雄厚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大的渠道销售能力和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在过去几年大力发展以理财产品为主的资产管理业务。然而,在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相关的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明晰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探讨了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提出了有助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金融监管

2017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结束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五年以来的飞速发展史。2012年,监管机构对资产管理业务放松管制,打破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此后,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商业银行、基金、券商、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然而,蓬勃发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引起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类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在实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金融监管机构把防控金融风险当作监管者的首要任务。2017年7月14日~15日,2017年度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的金融企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严监管”时代。资产管理业务,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将面临着整顿业务框架、回归资管本质的严峻挑战。本文拟探讨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对比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的资管优势与劣势,分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的若干风险,探讨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路径。

一、 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

资产管理的内涵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核心职责包括管理价值和管理风险两部分。管理价值是使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力争取得高收益;管理风险是把客户资产贬值的概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金融资产的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或信托的法律关系,将资金托付给专业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专业资管机构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错综复杂的金融投资市场,协调投资者的投资方向,管理投资者的资产运作,力保投资者的资产保值、增值。资管机构在帮助客户管理资产的过程中,收取一定数额的资产管理费,或从客户的资产收益部分中按某一比例提取佣金。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如下特征:

1. 投资者是利益和风险的主要责任人。资产管理业务要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投资理念:投资者是资产收益的主要享受者,也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资管机构应当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客户销售各类资管产品,履行信息披露、审慎投资等义务,享受获取管理费的收益。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产品的收益特点和风险水平,承擔亏损或收益率低于预期的风险。

2. 资管机构的资本占用较低。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资管业务是一种“代客理财”的业务,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客户,因此资管机构无需投入自有资本。而这种低资本占用的特点,是资管机构符合监管要求的重要前提。此外,在风险承担方面,投资风险主要由投资者承担,资管机构承担的风险相对较低。

3. 投管托三方相互制衡。资产管理业务基于委托、信托关系成立,投资者出让资金,托管人存放资金,管理人运用资金。在整个资管业务链条中,投资人、管理人、托管人三方相互制衡,促使资金的投资管理更加透明、合理。

二、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特殊性

相对于基金、券商、信托等其他资管机构,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设计出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并向社会募集资金、接受投资人委托代理客户进行投资管理,收取固定或浮动管理费的行为。商行资管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理财产品、受托投资和投资顾问等,其中理财产品占据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规模的90%以上。

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处于资管通道的上游位置。虽然它们的网点多、布局广,具有客户多、资金量大的天然优势,但相对于基金公司等起步较早的专业资管机构,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还有许多劣势。这些劣势主要包括:

1. 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过低。按照是否有投资封闭期、是否有预期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两大类。当前,预期收益型产品占绝对主流。《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显示,2016年中国仅有59家商业银行发行了829只净值型理财产品,仅占总发行数量的0.58%。然而,从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考虑,净值型理财产品更符合资管的投资理念。由此可见,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过低,理财产品的结构不合理。

2. 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的资管机构都设计出不同风险、不同投资标的的产品以适应于不同的投资者。以公募基金公司为例,基金产品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等大类;股票型又可细分普通股票型和指数型;指数型又可进一步分为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琳琅满目的公募基金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相比而言,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央行票据、银行存款等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资产。当然也有少部分产品投资于股票、外汇、资产支持证券等其他标的物的。但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的同质化过于严重。它们的风险梯度是模糊的,主要满足低风险投资者的需求。而对中高风险类型的投资者而言,目前尚无主流银行理财产品能满足它们的投资需求。

3. 投资研究能力较低。相对于公募基金、券商等资管机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商行的投资、研究能力非常薄弱。商业银行缺少出色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因此在产品设计、收益梯度构架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委外业务应运而生。商业银行将大量的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券商等投研能力较强的资管机构进行投资,而不参与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严重地背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实质,不利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

三、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风险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成对出现的,资产管理业务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同时也面临着众多风险。这些风险大致可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endprint

1. 信用风险。尽管商业银行拥有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丰富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但在不良贷款逐渐增加、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大形势下,信用风险仍不容小觑。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51万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1.74%,不良贷款的总量和占比相对于2015年均有所上升。受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态势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信用风险可能会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积聚。《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外国债券和其他债券的比例为35.07%,因此面临着较高的潜在信用风险。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还通过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而面临着间接的信用风险。总之,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重要风险。

2. 市场风险。与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不同,以理财产品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因此投资品种较为丰富,受市场风险的影响也较大。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理财资金以间接、直接方式进行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结构化定增、结构化配资等各种形式的权益类投资,理财资产的价值受股票、权益类底层资产的价值波动影响较大。例如,在过去一年中,股票市场持续震荡,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即使是价值相对稳定的债券,也存在市场风险。例如,中证全债指数从2016年年底的179.97点下跌至2017年5月的172.83点,单一债券的价值波动幅度则更大。因此,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重要风险。

3. 流动性风险。长期以来,资产端与负债端久期不匹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困扰之一,理财业务也存在久期不匹配问题。目前市场上多数理财产品的期限较短,即平均久期较小;而理财资产投资的标的资产期限较长,即平均久期较大。这种久期错配很容易引起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导致期限错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理财资产配置中流动性资产所占份额较低,客户对付现金时,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无法及时、足额变现。第二,同业业务在理财资金投资中的占比过高。在资金紧张时,各银行可能同时面临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加剧整个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综上所述,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最重要的三大风险。除此之外,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也是该业务面临的风险,它们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四、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监管变化

自2004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以来,银监会陆续出台约30部相关文件对该业务进行监管,其内容包括理财业务的资格准入、投资方向、风险管理、操作规范等各个方面。本文仅梳理2016年年中以来监管环境趋紧情况下的若干代表性政策,以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监管环境变化。

2016年7月27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禁止银行发放分级产品,也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品种、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所谓分级产品,是银行将同一款产品按照不同的偿付先后顺序,人为的划分成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客户对应着不同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该文件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由松转严的开端,遏制了一些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苗头。

2016年11月23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积极响应"去杠杆、防风险"的高层号召,要求银行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机制。在国际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国内经济面临换档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幅度扩张表外业务很可能带来额外的金融风险。长期以来,“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业务中不成文的潜规则,也是银行资管规模迅速膨胀的重要引擎。然而,“刚性兑付”会使银行额外承担本该由投资人承担的投资风险。一些商业银行为满足“刚性兑付”,被迫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资产,从而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因此,银监会发布的此项措施是“去杠杆、防风险”的重要一环。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将面临着规模增长不足的压力。

2017年4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组织管理体系、投资运作、不正当交易行为、投资合作机构、资金投放去向等众多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禁止各商业银行之间通过互相购买对方的理财产品进行套利,禁止商业银行通过旗下不同理财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易实现调节收益的行为,禁止自营资金购买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等规定都会引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正确的道路,同时也抑制了理财业务的高速规模扩张。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透露,横跨“一行三会”的监管新主体即将诞生,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时代,曾经的监管盲区将不复存在。此前,商业银行依靠理财产品的多层嵌套,绕开银监会监管间接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同时在多重嵌套中实现风险缓冲、风险分担。该会议的召开,及时为包括商業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内的商业银行发展方向确定了明确的目标范围。可以预见,商业银行借助通道业务、同业业务实现表外放贷的资产管理模式将难以持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监管环境正在逐步趋于严格、完善。中国金融业过去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商业银行的所有行为均由银监会负责监管。这导致了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等非核心业务的监管不足,给监管套利留下了机会。未来,在混业监管、综合监管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逐步回归本源,监管套利也不复存在。

五、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改革建议

目前商业银行占据资金上游的天然优势,具有最广大的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资产管理规模高居各类金融机构的榜首。然而,商业银行同时也面临着投研能力低、替客户承担投资风险、资管产品同质化等多方面的弱点。此外,监管环境的日益趋紧,也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蓬勃发展。在银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度增速方面,2014、2015年增速均高于50%,而2016年增速仅为23%,这与2016年开始面临的监管环境变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总结、分析、借鉴其他资管机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促进自身的资产管理业务长效发展。鉴此,本文提出如下改革建议:endprint

1. 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质。资产管理业务属于资本占用较低的业务,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调整的重点业务。商业银行应当尽快打破“刚性兑付”的业内规则,引导投资者了解、学习、掌握投资的风险。将投资风险的主体转移到投资者身上,谨防投资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促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良性发展。

2. 积极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型为主,这使商业银行难以逃脱“刚性兑付”的宿命。随着以“防风险、控风险”为主基调的监管环境的来临,收缩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已经迫在眉睫。诚然,商业银行大量发行净值型产品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商业银行暂不具备发行净值型产品必备的产品估值、风险计量等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净值型产品需要标准化资产支撑,但目前的标准化金融资产的可选范围狭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规模也非常有限。这些困难都会制约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展。然而,从资产管理业务长足发展的角度考虑,商业银行必须克服这些困难,逐渐扩大净值型产品在理财产品中的比重。

3. 构建资产管理专用平台。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与自营业务不同,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要求开展相关业务。首先,商业银行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在自身的组织架构内,搭建符合监管要求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其次,商业银行要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纳入全行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独立的理财投资审批体系,建立风险缓释机制,切实规范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的销售、投资和经营行为。

4. 缩减通道业务占比。过去几年,商业银行为了寻求规模扩张,利用理财资金,通过券商、信托等机构,间接地把资金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券商、信托扮演了影子银行的角色。商业银行成功地发放了贷款,实现了资金出表。随着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通道业务将难以持续。与其被动削减,商业银行不如主动降低通道业务的比重。

5.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以短期为主,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物以中长期为主。资金来源于资金投向的期限错配,极大地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行为。商业银行应当引导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长期化,同时对自身的理财产品进行长期化调整。

参考文献:

[1] 赵东平.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J].中国金融,2010,(15):73.

[2] 馬理,李书灏.资产管理业务对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6,(11):32-41.

[3] 王文杰.新金融生态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探究 [J].经济论坛,2016,(12):60-62.

[4] 纪志宏,曹媛媛.信用风险溢价还是市场流动性溢价:基于中国信用债定价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7,(2):1-10.

[5] 王永钦,陈映辉,杜巨澜.软预算约束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来自金融市场的证据 [J].经济研究, 2016,(11):96-109.

[6] 王晋斌,李博.中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2017,(1):25-43.

作者简介:马喜立(1983-),男,回族,河北省青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华夏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金融风险;卢文华(1985-),女,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华夏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并购金融;周琰(1985-),女,汉族,福建省武夷山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华夏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

收稿日期:2017-09-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监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