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角色扮演法应用研究综述
2017-09-22陈洪霞
陈洪霞
摘 要:高职院校对角色扮演法的应用研究逐渐呈上升趋势,不论是对教学概念的界定,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应用,抑或是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日渐增加。
关键词:高职;角色扮演法;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08
当前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符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需求,能够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并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通过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以“高职”“角色扮演法”作为关键词,相关研究共有66篇。从2006年开始至2016年截止,每年的研究文献篇数分别为1、1、1、4、5、5、6、8、9、12、14,研究整体上呈现数量增加趋势,并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逐渐拓展。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概念的界定
角色扮演最早无疑是来自戏剧领域。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在心理学应用治疗领域提出了角色扮演的概念,其认为作为人际互动基本条件的角色扮演,人们借助其识别、理解他人使用符号的意义与作用进而形成相互作用。米德还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使其成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20世界60年代,角色扮演被美国引入学校教育领域。马克·切斯勒、罗伯特·福克斯的《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方法》和范尼·沙夫特、乔治·沙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等文献,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学校教育。华莱士·霍金的《角色扮演》、莫雷·凡·蒙特的《角色扮演的有效运用》、吉莲·波特·拉杜斯的《角色扮演》、布鲁斯·乔伊斯等的《教学模式》等著作,相继丰富并完善这一方法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国内教育界在20世纪90年代,将角色扮演法作为情境教学法的一种类型,引入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中。叶丽萍、杨少雄等在《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一文中,率先在高职护理类专业教学实践中探讨了角色扮演法的应用[1]。从相关研究来看,高职教师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对于高职视阈下的角色扮演法的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
张雪莹在《角色扮演法在高职营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认为,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之一的角色扮演法,需要设定某种情境、题材,进而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通过行为替代与模仿,充分感受角色的行为模式与情感变化,再结合观察、讨论、分析、体验,使学生受到教育[2]。
二、教学过程的应用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结合教学的不同目标与形式,采用了不同的应用方式。乔治·沙夫特和范尼·沙夫特认为,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实施:预备活动、挑选扮演人员、场景布置、观众组织、角色扮演、分析与探讨、重新表演、再次分析探讨、师生总结。这种从预备活动开始的角色扮演法应用,缺乏教学情境目标的设计,同时角色扮演与分析讨论,各要进行两次,虽然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操作较为费力。国外其他研究者在使用角色扮演法时,与这一方法的流程大致类似。
国内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法,会依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对这一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张琳认为,按照高职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将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二是以事件为基础的课程;三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张琳同时指出,教师在角色扮演法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按照目标确定、角色选择、扮演导入、学生准备、角色扮演、探讨总结、效果评估的流程进行实施[3]。万文斌在《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酒店专业教学的实践与应用》中,从角色分配与角色扮演两个流程方面,探讨了九点高职专业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李静在《高职院校<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及探讨》中,认为应该通过模拟企业配送岗位的职责要求,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工作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相关的岗位职责。
王世平、赵春燕在《角色扮演法在进出口业务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认为角色扮演法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设计、角色分工、分析情景、扮演角色、评价总结五个环节。该文还对角色扮演法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教师在角色扮演法的实施中,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才能够发现学生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的行业岗位有所了解,熟悉所将扮演的岗位基本操作程序[4]。
三、教学效果的分析
角色扮演法在国外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赛沃、敖冬奈尔认为角色扮演法能够让学生更为愿意表达其情感与思想,使得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更为贴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更加通畅。
高莉萍在《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的作用研究》中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演绎特定情境中的角色,可以增强英语应用技巧,提升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解决所扮演角色的职业过程问题中,会充分发掘自我潜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既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员,学生在团队角色扮演活动中,将培养团队配合意识[5]。
张琳认为在高职《团队沟通与协作》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能够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角色扮演中通过团队协作与沟通,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能动性,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生产率。
王宇阳在《角色扮演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为例》中,认为要使得角色扮演法在高职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師必须做到: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并设置主题场景,设定与学生学习水平相近的教学主题;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角色扮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将要怎么处理,和学生一起积极共同分析主题;再次,在学生扮演职业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减少干预表演的过程,提倡学生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表达职业角色的职责;最后针对学生职业角色扮演的结果,引导参与扮演的学生和观看扮演的学生共同结合专业知识,理解扮演过程中出现的经验与教训,并将相关的理解上升为一种理论认知,强化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加以应用[6]。endprint
四、教学问题的梳理
高职院校教师在角色扮演法的运用过程中,也发现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与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结合,也会存在或者出现一些问题,他们对相关教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归类与分析,进而为今后改进这一教学方法,提升高职教学效果做了有益的探索。
陈雪花在《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在高职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索要扮演的职业角色定位,并设定好扮演职业角色的职业活动内容,避免学生因准备不足出现忘词或者角色衔接不畅等尴尬场景[7]。
单文娟等在《角色扮演法在营销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中,认为由于角色扮演法的实际操作有着一定的難度,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教学,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学习,师生在角色扮演法的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以下一些方面的困难与问题:首先是准备阶段教师对于情境脚本的准备,既不能超过学生的专业理解能力,又不能太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要选择较为合适的脚本。其次是学生自身性格因素与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到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不愿意扮演角色,只愿意充当观众参与点评分析;有的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愿意独自扮演某一个角色,不愿意在职业团队中扮演角色。再者就是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要么沉浸于表演之中,忽视了表演是为职业学习服务;要么不善于表演,不能很好地进入职业角色所需要的剧情之中。最后是对于角色扮演法的评价与讨论中,学生自我的评价与探讨较少,多数是教师一人充当评委在点评学生的扮演中出现的职业技能问题,不利于学生自我的学习与教育[8]。
参考文献:
[1] 叶丽萍,杨少雄,黄红.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技能水平[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5):28.
[2] 张雪莹.角色扮演法在高职营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16.
[3] 张琳. 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团队沟通与协作”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14(6):74.
[4] 王世平, 赵春燕. 角色扮演法在进出口业务实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高教论坛,2010(1):33.
[5] 高莉萍. 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的作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2(11):170.
[6] 王宇阳.角色扮演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6(12):17.
[7] 陈雪花.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 新西部:理论版,2012(7):170.
[8] 单文娟,王传芸,马正奇,等.角色扮演法在营销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