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探索
2017-09-22王青
王青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古诗文的探讨和学习,帮助学生们对古诗词文化更好地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合理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
古诗文是一门语言精美、凝练的艺术,作者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学生在对古诗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仔细品味其中“无穷”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要合理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古诗内容情景再现,充分地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对诗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境界进行细细品味。
如,在对辛弃疾的《西江月》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先对辛弃疾作诗的基本背景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到辛弃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之后在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晴朗的夏夜,诗人独自行走在道路上,听着蝉叫,闻着花香,在蛙叫声中感受丰收的信息,天边飘过来浮云带来雨点洒下,诗人只能疾步避雨,却发现旁边的茅草屋……”这样的情景进行创设,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能够通过了解作品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让学生由景入情的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能够对课本知识更轻松的进行吸收和把握。
二、正确把握背景,促使学生的理解
作者往往是因为触景生情或者有感而发才会进行古诗文的创作,因此,作品往往可以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展现出来。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赏析时,要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背景进行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对古诗文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做到“知其人方能知其言”。
如,在对蒲松龄的《狼》这篇作品进行讲授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课文预习对作者蒲松龄的个人经历和相关的作品进行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所了解的情况,对作者的相关的生平经历进行补充,让学生们对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学生就会对作者感叹世人生活疾苦、厌恶科举制度的情感有所体验,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合理感悟魅力,推动学生的体会
古诗文具有一定的旋律背景,詩词的旋律背景随着词牌的不同也会不一样,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朗读。众所周知,朗读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对古诗文进行熟读朗诵,能够很好的对古诗文内容进行积累,从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古诗文的魅力,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感悟。
《岳阳楼记》这首诗歌就很适合学生通过朗诵来对其进行理解。学生通过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内容进行朗读之后,就能够体会到洞庭湖的浩瀚和壮观,就能够对文中的用词、意境进行把握,从而感悟到作者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来抒发出自己内心的辽阔胸襟,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文中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优美文句能够把洞庭湖的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够通过想象真正的对其诗歌内容进行把握。
总之,教师在组织古诗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和现代文学教学进行区别,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古诗文内容含义的理解上,对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对古诗文内容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