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先读懂自己的心

2017-09-22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席卷无字三本

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得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書”,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读懂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今我们倡导“终身教育”,似乎我们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带着这本书。卢梭说:“教育即生长。”毫无疑问,知识的获取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但是,这样一本“有字之书”就足以让人飘飘自喜、胡作非为了吗?前不久,勒索病毒席卷全球,激起一片恐慌。这不正是一群捧着“有字之书”、没有良知、被利益裹挟的人肆意妄为的结果吗?现实中又有多少律师玩弄法律条文、颠倒是非黑白?这不正是一群“倚高才而玩世”的人吗?

除了这些视“有字之书”为玩世资本的人外,社会上同样存在一群以“无字之书”为玩弄是非的手段的人。这些人熟知社会规则、深谙人情世故,率性违反规则,甚至触犯法律。不少企业家依攀人际网络进行贿赂、牟取私利。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不正是因为其执迷于“无字之书”,抛下“心灵之书”吗?

如今社会乱象丛生:违法与犯罪齐飞,低俗与颓废共色。究其原因,恰是其将“心灵之书”烧毁、丢弃。黑塞在《悉达多》中写道,每个人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即大彻大悟自己是谁,其余一切都是随波逐流,无意义。的确,发现自我、读懂自己弥足珍贵。如果连基本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又如何同自我和解、与群体交流、对社会融入呢?木心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学富五车,想必读懂了“有字之书”;见证了风雨如晦的“文化大革命”,想必看彻了“无字之书”;但最为重要的是,他将“心灵之书”烂熟于心。他能在屡遭凌辱的监狱里奋笔疾书,留下几十万字的手稿,不在证明他读懂了自己的内心、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吗?

有人担忧被时代浪潮冲刷、席卷,但当他读懂“心灵之书”时,又有何可愁呢?“人即是物,物即是人”,古色古香的乌镇成为贴有“现代科技”标签的互联网大会的永久选址,却能丝毫不流失其韵味、品格,不正是它明白自己的灵魂所在,读懂了自己的内心吗?唯有读“心灵之书”,方能屹立于时代潮头。

人生如梦,如壮阔之山河,唯有“心灵之书”这一明珠照破山河万水,才能时有月洒清辉、水漾徐徐的美景。

得分: 59分

这个作文题要得高分,关键在于在符合文体要求的前提下,对作家提出的“三本书”有思考和评说。当大部分文章在阐释“三本书”的概念时,这篇文章正好相反,没有一味赞同作家的说法,而是有自己的思考。作者对“三本书”的理解与作家有所不同,他看到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从而更推崇“心灵之书”的宝贵。这样的认识,体现出作者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一面,尤为宝贵。endprint

猜你喜欢

席卷无字三本
沙尘暴席卷全球,有人失踪
那些年,席卷全球的大瘟疫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MiNi只“装”少女心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