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修德为重

2017-09-22顾文年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字书女博士无字

顾文年

有字之书以书为载体传承知识,无字之书以生活为土壤积累经验,心灵之书观照精神成长,重在修缮德行。人生能尽读三书固然可喜,然眼不可观两路,三书未必能够并读,迫不得已,何者为先,何者为重?

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应当前置。仓颉造字之前,人类已有刀耕火种。无论采集抑或狩猎,只有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读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现今看来,搬砖也罢,码字也好,总得先谋得生存。《诗经》之前,民歌不辍,靠的是口耳相传得以保留。元曲生成于闹市,小说脱胎于话本,这种经验的叠加讓艺术形式满足生存所需。如果我们意识到生存是第一需要,那么先读无字之书就应成为一种生命本能。

然而读有字之书才能完成对经验的永久传承。只读无字之书既属本能,也决定其始终处于低浅层次。倘若《诗经》仅靠口耳相传,如今有几人能习得?何况《红楼梦》仅甲戌脂本已达七十万字,皇皇巨著焉能靠经验传承?经验更需以文字固化下来形成有字之书,毕竟经验是零散而原始的,其可靠性也存疑。孔子增删修订而成有字之书,先民的歌吟才得以永久保留。经验是人类记忆的短期记录,而行之于文才能完成其生命的固化,继而生长为民族的文化骨骼。《史记》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文采才能表于后世;《兰亭集序》临文嗟悼,使后览者有感于斯文。这些饱含生命沉痛的反省汇聚成文化的河流,在时光中发酵丰富,已经超越个体经验而成为文化精神。只有阅读这些有字之书,才能接续前人经验,完成传承的轮回。

当然,书有真伪,只有阅读历经时光淘漉、积淀民族智慧的书才可以加速精神成长,是以读破万卷书,还需行千里路来检验,以书为生能成博尔赫斯者能有几人?司马迁读尽金匮石室之书,又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互相印证,才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读书而言,尚需知行合一。

相对上述两书,心灵之书才是终身阅读的必修课本。

白芳礼老人通过拾荒让300多名大学生得以阅读有字之书;名校女博士不可谓读书不多,却掌掴机场地勤人员。前者感动世人,后者震惊世人。虽是个体,却也反映出以哪一种阅读切入社会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精神修炼决定了生命的层次与质量。白芳礼老人内心装着他人,精神辽阔,提升了无字之书的阅读层次;女博士内心装着自己,精神逼仄,降低了有字之书的阅读含金量。美德善行永远比知识更重要。被动阅读无字之书未必可悲,主动阅读有字之书自然可喜,但如果不能保留美好德行、修补精神裂痕则一票否决。心灵之书才是人生终身阅读的必修课本,长期阅读才是对德行的动态修缮。

能读三书是一种理想状态,要读三书是一种美好期待。善读三书,当从无字书读起,与有字书并行,最重要的是以心灵之书的持续阅读确保德行的永久鲜亮。

文章对“三本书”重新排位。“无字之书”为生存所需,“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论证情理交融,列举经典饱含文化情怀。读“无字之书”和“有字之书”最终需要知行合一,指向“心灵之书”。以白芳礼老人和女博士对比,提出“精神修炼决定了生命的层次与质量”,使文章主题深化,充满人文关怀。作者对“三本书”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三者间的关系,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书女博士无字
无字的情书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不可思议的旅程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解读《女博士》
雁字书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祖昌教孙读“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