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楠竹林下不同密度养鸡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017-09-22陈广平张玉霞魏孝王钢喻世刚廖娟

绿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土壤养分重金属

陈广平++张玉霞++魏孝++王钢++喻世刚++廖娟

摘要:探究了不同密度的养鸡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空场后的恢复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轮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楠竹林下划分4个面积相等的区域,放养密度依次为0只/亩,200只/亩、300只/亩、400只/亩;比较了养鸡前,养鸡过程中和鸡场空置后,三个时段里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包括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重金属包括铜、镉、铬。试验结果表明:养鸡之后,除全磷、速效磷外,土壤的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随着养鸡时间增长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钾(全钾,速效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幅度越大,空场后的第5个月,除养殖密度为200只/亩的区域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和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以外,其他养殖区域的各指标含量均高于养殖前,说明说明以该试验中200只/亩的养殖密度下,至少空场5个月以上,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养殖;如果养殖密度越大,空场时间应越长。

关键词:楠竹林 ;养殖密度;土壤养分;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00803

1引言

林下养殖是迎合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需求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绿色产业,既经济又环保,不仅可以有效将空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可以减少粪便的恶臭气味,除此之外,林下养殖可以减少禽兽类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1],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林下养殖因地制宜,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率,它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护林木的同时发展畜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我国环境保护和脱贫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可是近年来,很多养殖户一味地追求林下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林下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合理地规划养殖密度和轮牧时间,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本实验中以土壤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为指标,通过对养鸡前、养鸡后以及鸡场空置后土壤中各指标的检测,分析得出竹林下不同养殖密度和不同时间内的养殖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依靠土壤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恢复时间来估测下一轮养鸡的时间。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实验的研究试验点位于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沐川县,平均海拔高度为397 m,是一块“四面环山,两河水绕”的冲积平地,森林覆盖率达77.34%,是中国的竹子之乡。在楠竹林下设置3块35 mm×35 mm的试验地,分别编号为B试验区、C试验区、D试验区;于2016年3月下旬参照相关文献分别向B、C、D试验区投放鸡龄在2~3月龄,体重在1~1.5 kg的沐川乌骨鸡200只、300只、400只[3~5],并以邻近的空白林地作为空白对照,编号为A试验区;放养4个月,8月下旬将所有试验地空出,空场5个月;鸡放养期间,各试验区饲养管理方式均相同。

2.2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以鸡舍为中心,4m为半径,在弧上取5个点,每个点采取0~15 cm土层土壤,如图1所示,测定每个指标后取平均值,放养鸡前,在A、B、C、D区域各采一次样;养鸡以后的4个月里,每个月定期采集一次土样;空场以后依旧每个月采一次土样,共采样5次。每采完一次样就立即测定含水量,剩余土样在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各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全氮用硫酸消化法测定,速效氮用扩散法测定,全磷用强酸消煮法测定,速效磷用NaHCO3浸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钾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6,7];重金属的测定均按照国标方法进行。

3结果

3.1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響

3.1.1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3~7月放养期间,相同的养殖密度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加,养鸡密度为400只/亩的D区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最大,B试验区增加趋势较缓慢,说明养殖密度越大,有机质变化幅度越大;通过数据显示,在空场4个月后,B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但空场5个月之后,C和D两个区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仍高于养殖前, C区域比养殖前高出2.3倍,D区域有机质含量比养殖前高3.57倍。

3.1.2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影响

如图3所示,同样的养殖密度下,养殖时间延长,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均增大,且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全氮和速效氮增加幅度越大;空场以后的第4个月, B区域和C区域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基本趋于平稳。

3.1.3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如图4所示,相同养殖密度下,在B和 C两个区域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增大,并且C区域的全磷含量>B区域;D区域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呈现均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空场时间增加,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均降低,空场4个月后,B区域土壤的全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C和D区域全磷含量高于养殖前,空场5个月以后C和D区域仍然高于养殖前且趋于稳定。

3.1.4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影响

相同养鸡密度下,养鸡时间越长,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越高;在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全钾含量变化幅度越大。通过数据显示,空场以后的第4个月和第5个月,D区域的全钾含量>C区域>B区域>A区域,且B、C、D区域的土壤全钾含量均比养殖前高,B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75.76%,C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1.4倍,D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3.8倍,且趋于稳定。B、C、D三个区域土壤的速效钾含量也均比养殖前高,B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84.2%,C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1.1倍,D区域全钾含量比养殖前高1.62倍(图5)。endprint

3.2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如图6所示,铜、铬、镉含量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养殖密度越大增加趋势越大,随着空场时间的延长,三种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空场5个月后,三个区域内的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养殖前;养殖密度越高,空场5个月后,重金属含量高出养殖前越多。

4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养鸡时间和密度,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养鸡之后,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会随养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养殖密度增大,土壤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钾(全钾,速效钾)、重金属(铜、镉、铬)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唯有磷含量(全磷、速效磷)在养殖密度为400只/亩的区域中,养殖3个月后开始呈降低趋势,这与林东等人的研究不符[8]。空场后的第五个月,除养殖密度为200只/亩的区域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和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以外,其他养殖区域的各指标含量均高于养殖前,说明以该试验中200只/亩的养殖密度下,至少空场5个月以上,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养殖;如果养殖密度越大,空场时间应越长。

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9],鸡粪中富含氮、磷、钾等元素,林下养鸡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与此同时,林下养鸡也会导致土壤志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增加,且由于鸡群的践踏,导致林间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寸草不生,同时也使林下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结构[10,11];因此,合理的养殖密度和轮牧时间对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洪秀. 菏泽林下养禽发展现状调查[J]. 家禽科学,2008(5):20~21.

[2]葛宏,吴保晶.绿色扶贫是环境与经济的双赢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1(10):37~40.

[3]罗艺,王阳铭,潘学华,等.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密度探索[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2):39~40.

[4]邓英.果园养鸡技术要点[J].湖南农业,2008(5):16

[5]魏忠华,李英,郑长山.棉田和果园放养鸡适宜密度研究[J].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8):35~36.

[6]秦华军.西南山地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1):113~117

[7]吕向楠.川西低山区柑橘林下养鸡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8]林东,钟林茂,郑鹏,等.梨树林下养鸡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8):4346~4350.

[9]庞元明.土壤肥力评价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2):85~87.

[10]胡大洲,孟宪成.林下养殖对森林资源的危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2):27.

[11]李瑜琴,赵景波.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对策[J].中国沙漠,2005,25(3):404~4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壤养分重金属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蘑菇富集重金属?不可能!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重金属的优雅
孝义市不同种植方式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