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2017-09-22王刚杜庆敏
王刚+杜庆敏
摘 要:汉墓文化校本课程应该是各学科与汉墓文化相整合的课程,包括汉墓文化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艺术学科、生物学科等的整合与建构。其创新点主要是把汉墓文化引入学校教育领域。
关键词:墓葬文化;校本课程;特色;人文教育;个性发展;历史文化
一、研究目标
笔者所研究的省级课题《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等素养的策略、路径等;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建构与实践汉墓文化校本课程,使学生感受汉墓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认识和传承汉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糟粕,领悟人性的内涵与生命的意义。另外,提高教师课程整合、开发、实施能力。
实物化目标是:构建特色系列化校本课程,创建汉墓文化特色学校,为建立有特色的汉墓文化课程基地打下基础和前站。
二、研究内容
1.课程的整合与建构
(1)徐州汉墓文化与历史融合的校本课程
历史文化方面:据汉墓陪葬品复原史实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汉代文化和历史可以从汉墓陪葬品中得到发现和考证。设计探究专题,督促学生认真考察、探究这些专业性问题。陪葬品能反映当时的政治、社会、风俗、生活、生产、教育、崇拜信仰、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地域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例如,反映社会阶层、地位、权力和经济状况等,具有地域和时代特色。兵马俑反映的历史史实、制造艺术,女兵马俑反映当时的女子参军史实。冶金工艺、陶器、玉文化反映人们的审美意识、信仰与经济能力。研究铭文碑刻,以及砖瓦、木简中的文字,都可以窥见墓主人所表达的观念与信仰。
历史考古方面:模拟汉墓考古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观察陪葬品、模拟考古过程等亲身体验活动,根据墓葬形制、陪葬品或其仿制品等进行模拟考古,推断其所在的时代、墓主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以此增强学生对考古的兴趣与热情。
(2)汉墓文化与地理相融合的校本课程
地理环境方面:汉墓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汉代陵墓地理分布的特点(多“因山为陵”),深刻领悟古人对自然界与社会的认识(“天人合一”的境界)。
旅游方面:①学生模拟汉墓遗址导游的训练研究。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与训练,使学生学会充当汉墓遗址的导游,全方位向游客介绍汉墓文化。
②汉墓的现状、规划、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汉墓屡次被盗掘破坏,影响文化传承,同时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实地调研、亲身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家乡汉墓的开发与保护献出自己的智慧,担当一份责任。依据文物保护法,坚持文物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并举,大力推进徐州汉代楚王陵墓群整体规划和保护工作。
(3)汉墓文化與艺术相融合的校本课程
艺术方面:汉墓画像石艺术魅力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设计学生临摹、欣赏、雕刻汉墓画像石等体验活动,感悟汉墓画像石(墓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等)的艺术美感,理解其与美术考古、美术史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意义和审美观等。
(4)生命课程:汉墓文化折射的生命意义与临终关怀课程开发与实践
汉墓文化包含古人对生命的看法、价值观信仰等,如何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汉墓文化的利弊,以现代眼光去领悟人生和生命的全新意义,深层次揭示生命的本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观的教育,进而自我体悟与心灵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临终关怀意识。这一切需要通过与汉墓文化相关的有意义的系列活动来实现。
(5)其他方面
建筑方面:汉墓修筑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比如带领学生观察和测量徐州汉墓所用石料,可以分析出汉代采石场的石料开采及加工技术;分析防盗的建墓技术;分析墓地建筑及墓道的结构设计等等。
葬俗方面:汉代丧葬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如指导学生根据墓地文物及文献资料,分析当时的葬制、葬俗等,反映当时丧葬文化、社会文化内容及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汉墓宅第化,是当时人们“事死与事生”观念的作用。
2.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路径和案例研究
3.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实践、评价的原则、策略等研究
三、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创办特色学校需要建设特色课程基地,前提是构建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依托,应是特色校本课程建构的理念。如此,方能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强烈需求。汉墓文化是学校附近的优势教育资源,贴近生活和社会,利用它来整合课程和构建汉墓文化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培养学生从家乡、身边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能够建立汉墓文化特色课程基地。
角度新。从新的角度打开认识汉文化的窗口。汉墓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侧面,从校本角度研究,为学生深刻认识汉代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打开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窗口,从而实现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目的。
把汉墓文化引入学校教育领域,全国少有。从全国看,校本课程首次涉足墓地,具有超前性和独特性。其他所有学校都没有这门校本课程,因此本课题敢于向课程开发的“禁区”挑战,从而能够提升其他学校所不能给予学生的独特的人文素养。汉墓文化教学与相关实践活动,是佐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学习素材,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特长,提高了教师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注:本文为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三五”重点课题《徐州汉墓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为:B-b/02/16。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