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1江远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古代汉语教学方法

江远胜

摘要:古代汉语教学方法有很多,古今贯通法即是其中一种。所谓古今贯通法,是指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沟通古今汉语,揭示古今汉语的联系,探寻汉语从古至今演变轨迹的一种方法。运用古今贯通法的目的是打通古今,实现古为今用。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应当广泛运用古今贯通法。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教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古今贯通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66-03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历史、哲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一门基础课。探讨古代汉语教学,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

关于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大家在认识上并没有大的分歧。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绪论》说:“‘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便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又说:“学习古代汉语虽然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古代的文学语言掌握好了,对于提高我们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古代汉语的主要教学目的,一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汉语表达水平。

古代汉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比较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比较,书面语和方言的比较。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古代汉语的老师常会运用此方法。

2.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法、专题讨论法等,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3.图示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用图画、图形来表示古代汉语知识。“将古代汉语的一些知识用‘形象的图示方法来表示,一般总是比单纯口头的和文字形式的表述更能收到易于领会而印象深刻的效果。”

4.文史知识介入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在讲授古代汉语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究竟应该运用哪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每个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二、关于古今贯通法

语言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源与流的关系。“要想彻底搞通现代汉语,就必须到古代汉语里去追本溯源。”因此,学习古代汉语,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现代汉语。

所谓古今贯通法,就是指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沟通古今汉语,打破古今汉语的隔阂,探求古今汉语的联系,寻找汉语从古至今演变轨迹的一种方法。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哪些因素丢掉了,哪些因素保留着,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原因与过程是怎样的,这是古今贯通法要探究的问题。

古代汉语教学中运用古今贯通法的目的是打通古今,实现古为今用。“学习古代汉语,无论是为了培养阅读古籍的能力还是为了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我们都必须以‘古为今用为原则”。要想做到“古为今用”,首先就要打通古今。

与古今贯通法相似的是比较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较法中的古今比较法强调的是古今汉语的对比,重在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异,而古今贯通法不仅要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异,更要探究古今汉语的联系以及演变的轨迹。我们不仅要知道古今汉语的差异,防止以今律古,更要寻根溯源,探究现代汉语某些语言现象之所以然。

三、古今贯通法在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第一、第二册中的文选为例,阐述古今贯通法在文选教学中的应用。

1.词汇方面

古代汉语文选教学,主要是词汇教学,核心是词义问题。词有本义、引申义。运用古今贯通法讲解文选中的词义,主要是梳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并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

文选中的词,有的是使用本义,讲解时首先要考证其本义,然后说明其引申义,最后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典型的词和短语联系起来。例如,《齐晋鞌之战》:“故不能推车而及。”此处“及”为追上。及,甲骨文作“*”,金文作“*”,像一只手抓住一个人。《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及前人也。”“及”的本义为追上,引申为到、达到、做得到、比得上等,还可以用作连词和介词。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含“及”的词和短语。例如,“及冠”指男子年满20岁,到了成年;“及笄”指女子年满15岁;“望尘莫及”指追赶不上;“力所能及”指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掌握了“及”的本义与常见的引申义,就更容易理解这些词和短语了。

又如,《北冥有魚》:“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处“息”为气息。《说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段玉裁注:“自者,鼻也。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自”为象形字,像鼻形,本义为鼻子。“息”从自,本义为进出鼻子的气流,即气息。“息”引申为生长、增长。例如,“息壤”是传说中一种能自行生长的土壤;“息肉”是鼻腔或肠道内突起的肉质。“息”又引申为休息、停止,这在现代汉语中常见,如“歇息”“息怒”。

又如,《五蠹》:“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此处“图”是地图的意思。图,繁体作“圖”。《说文》:“圖,画计难也。”所释非本义。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释图》:“余依形求义,图当训地图。”杨说正确。“口”为疆域,“啚”为“鄙”之初文,所以“圖”的本义为地图。《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史记》:“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这两例中的“图”均指地图。地图是人绘制而成的,所以“图”引申为绘画、谋划、图画等。现代汉语中的“图画”“图谋”均是由单音同义词组合而成的。endprint

文选中的词,更多地是使用引申义,讲解时首先要追溯本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引申义,然后与现代汉语中一些典型的词和短语联系起来。例如,《齐晋搴之战》:“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此处“即”是走向的意思。即,甲骨文作“*”,金文作“*”,像一个人靠近盛满食物的器皿张嘴就食。《说文》:“即,即食也。”本义为就食,引申为就、靠近、接触、到等意义。与“即”有密切联系的是“既”,甲骨文作“*”,金文作“*”,像一个人吃完了将要掉头离去。《说文》:“既,小食也。”释义不确。“既”引申为尽、完了。在现代汉语中,含“即”的语词有“即兴”“即景生情”“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即日”“即刻”“即将”“成功在即”等,含“既”的语词有“既然”“既定”“既往不咎”“既望”等。“即”通常是表示接近某个点,“既”则是超过这个点,二者有相反的一面。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既望”在望日之后。

2.文字方面

文字有形、音、义三要素,最值得注意的是字形。文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形的变化很大。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在文字方面要着重说明字形的演变,从而贯通古今。

首先是古今字(即本字与后起区别字)的问题。文选中有很多古今字现象,需要运用古今贯通法加以说明。例如,《论语,先进》“莫春者”,“莫春”即“暮春”,“莫”与“暮”为古今字。莫,甲骨文作“*”,金文作“*”,像傍晚时分日落草木中。《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莫”的本义为日落的时候,后经常借用作代词,表示没有什么或没有谁,其本义则用后起的“暮”表示。类似的例子还有“然”与“燃”,“益”与“溢”,“原”与“源”,“奉”与“捧”等。

汉字中数量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其中与意义有密切联系的形旁最值得注意。很多情况下,形旁的古今演变讲清楚了,字义也就容易理解了。例如,《郑伯克段于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句中“鄙”为边邑,要理解这一点,须明白今之右“阝”旁实为“邑”。《说文》:“邑,国也。”甲骨文作“*”,上部分像疆域,下部分像人跽形,表示人居住在一定的区域内,意思是城邑。从“邑”之字多与邦国有关,如《说文》:“邦,国也。”“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郊,距国百里为郊。”“邸,属国舍。”与右“阝”旁相联系的是左“阝”,旁,而左“口”旁实为“自”(即“阜”)。《说文》:“阜,大陆,山无石者。”“阜”指高而平的土地,没有石头的土山,故从“阜”之字多与山陵有关,如《说文》:“陵,大阜也。”“阿,大陵也。一日曲阜也。”“阪,坡者曰阪。”“陬,阪隅也。”“隰,阪下湿也。”

3.语法方面

与词义、字形相比较,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差别要小一些。文选中值得注意的语法现象是宾语前置。《郑伯克段于鄢》“何厌之有”,《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齐桓晋文之事》“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宫之奇谏假道》“惟德是依”“惟德是辅”,诸如此类,都是宾语前置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还有遗留,如“时不我待”,这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唯利是图”,这是由“唯…是…”构成的宾语前置,“是”为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将古今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贯通起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汉语中的某些语言现象。

还有被动句式的问题。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主要是“被”字句。值得注意的是“见”字句。“见”字放在动词前面可形成被动句式,如《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见放”即被流放。这种被动句式如果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需用“于”字配合,如《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但从汉代起,出现了并不表示被动的“见”字句,如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为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教”“请勿见笑”等均不表示被动。

四、结语

古代汉语文选教学,重在分析作品语言,但不是简单地解释词义,翻译句子。在文选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运用多种方法讲解作品语言,而运用古今贯通法,可以将古代汉语知识与现代汉语知识联系起来,沟通古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懂古文,还能让学生对现代汉语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张其昀,古代汉语教学谈[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3]高小方,古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上)[M]士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赵久湘,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引进英语对照的嘗试[J],科技信息,2012(04)

[责任编辑:马妍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古代汉语教学方法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