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7-09-21杨汉民
杨汉民
摘要:地方高校受地域环境和办学条件等影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论文结合衡阳师范学院的实际,分析“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其有效途径加以探讨,以推动地方高校全面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并切实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63-03
本文结合衡阳师范学院的实际,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地方高校全面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并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一、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许多地方高校通过合并、重建或升格得以扩大规模,但同时在激烈竞争和转型发展中遇到各方面困难。衡阳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多年来坚持抓机遇、谋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勢与政策”课教学在诸多方面仍存在差距。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真正的开课时间还不到7年,教学投入和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受资金欠缺影响,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总体不够并优先满足其他专业课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杂乱并且待遇偏低
同其他很多地方高校一样,衡阳师范学院脱胎于地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专升本的时间并不长。一方面面临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发展要求,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我校有两个校区共2万余学生,在重点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已分期分批投入资金6亿多元,但至今仍有部分教学基础设施处于筹建之中。虽然得到地方财政的一些支持以及学校每年的学费收入,但各方面资金缺口依然比较大。如此学校应有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硬件设施总体不足,每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难以达到要求。同时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就读续年开办了不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了满足和支撑这些专业发展,在师资配备和教学安排等方面自然向其倾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虽然有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具体操作及教学效果上缺乏明确有效的规定。因此地方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口头上很重视,但实际上关心不够,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且教学任务重,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更显不足。学校领导、机关干部、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等,不论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如何都可安排上课,他们大多是照本宣科、分析问题不清,随意性比较大,而任课教师在课酬分配上又往往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这些都导致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受挫,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受就业形势影响,相对重视专业课和其他有关考级考证或竞赛的课程,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安排不合理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由于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都比不上重点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本省加上文化素质在总体上相对较弱,这在客观上导致学生的就业范围狭窄并且在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衡阳师范学院师范生将近学生总数的50%,但每年师范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考录到教育基础部门对口工作的比例还不到35%,而其他非师范专业在教学实力上又往往比不过某些理工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为了应对这一形势,凸显自身特色,我校的做法是:对于师范生而言是加强实践教学,拓展教育实习基地,延长实习时间并不断增加顶岗实习人数,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密切三方联系并提高就业机率;对于非师范生而言不仅是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课外创业,同时大力支持学生考级考证和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旨在增加学生就业时的筹码。另外还要确保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外出联系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被大大压缩并且需要优先安排,专业课指导老师也相应会给予一些优厚条件。本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的安排就比较紧张,而“形势与政策”课时的安排就只能减少,并只能采用100~200人的大课堂、开讲座或听报告等形式加以随机处理,所以能把该课程完整合理地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显得困难重重。
3.受环境待遇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手段上缺少创新,疏于管理并缺乏严格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
正因为地方高校在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及不均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又参差不齐,所以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手段上一直缺少创新,基本局限于晚上的大课堂上课、并采用照本宣科、任选专题讲授、读报纸、念文件、放视频等方式,简单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已成定论或毫无新意的时政内容,对教学内容缺乏科学选择和整合,很少结合改革开放和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来加以讨论和互动,更没有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变化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调查与思考。加上该课程教学时间安排有限,学校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课堂都疏于管理,同时又没有明确规范的评估考核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来与不来、学与不学都无所谓的不良心理,一些任课教师也只求睁只眼闭只眼,随便布置一个作业和完成任务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达不到“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所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就衡阳师范学院而言,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学生专业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1.优化教师队伍是前提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科建设和教学效果如何,前提是有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和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衡阳师范学院现有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6人,其他有30人左右的兼职老师分布于政法学院、机关处室和学工系统等,专业背景有法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不一而足,而真正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并不多,其中教授和博士人数还不到四分之一,亟待引进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面较广,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相当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同时还应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对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外文化传统、科技、宗教、地理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教学基本功要好,如此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校应在每年引进1~2个优秀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对“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单独组建“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只有建立起高素质和负责任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自觉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并提高成效。endprint
2.整合教学内容是着眼点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较分散且变化大,如何加以整合是该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着眼点。地方高校因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等原因,对新信息的把握和理解难免会有一定的欠缺。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任课教师应多到这方面实力较强的兄弟院校走访学习,结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教学要点和省内资料,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精心编排教学内容,重点是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民生、教育等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公众和学生都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我校毕业生多从事基础教育或基层服务管理工作,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关注点也不同,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讲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还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融会贯通。同时学校主管领导和宣传部门因其工作上的必然联系也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指导。只有恰当而又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
3.改进教学方式是关键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改进教学方式是关键。衡阳师范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本省各地,毕业后也基本上在省内各地工作。可以邀请一些基础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或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参与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通过他们的演讲、报告、座谈等形式现身说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要面临的社会环境。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工作量较大而课时相对较少,任课教师可以分工合作,采取学生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方式,即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鼓励学生就某一具体主题制作课件并上台讲解,课后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推动了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进步。“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所涉及的就是国内外发展格局和改革开放等重要时事,所以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可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国家大政方针给各行各业所带来的变化,从而推动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陸认识的转变。
4.加强管理考核是保障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刚组建不久,“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时间又不长,为此学校领导更要加以重视,不仅要增强该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并提高课酬标准,还要为教学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支持,如此在校内形成一种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是必不可少并且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该课堂中来。在这个基础上明确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任务。教师须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实践教学要有据可查,要适时组织教学观摩、教学比武、集体备课和交流讨论等,最后将教师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并与评优评先和酬金分配挂勾。对学生要加强考勤和考查,学生不得随意缺课并且每学期都要有学习心得和实践报告,应将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明确学分数并将成绩纳入学籍管理,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结语
只有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为本,从主观自觉努力与外在激励约束两方面人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并切实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献]
[1]张百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03)
[2]刘炜,提高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陸的现实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1(05)
[3]张智,对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6)
[4]仝杏花,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5]耿进昂,提升形势与政策课育人效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規教育,2016(04)
[责任编辑:马妍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