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数学教学
2017-09-21赵佳莹
赵佳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就必须变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逐渐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甚至现在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告诉学生某个题应该利用哪个定理或者公式去做。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过去时了,这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没有学到解题的方法,只会单纯的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是被动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以问题情境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然后自己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
一、和谐的学习环境,人文的教学过程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我们都当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喜欢被指令性的要求去做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一种更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步骤来加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师生情感加深了,很多问题就能产生共鸣,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数学的真谛。
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社会意义。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例如学校的运动场地的画法,篮球场地结构,足球的体积,教室的面积等都需要数学知识去计算和解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研究这些问题,亲身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这就是创新学习的具体做法。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一定会产生感性认识,更会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对探究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提高学习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主动去探究数学,变被动學习为主动学习。
二、合理利用教材,用数学思维来看待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是让学生学习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发展,也为他们的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教材编写还是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应该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或改编,使之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我们完全可以把生活中的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所用的时间、速度设为未知量和已知量,从而就可以列出方程。这就是一种创新学习方式的尝试。这样就改变了教材中那些单调的路程问题,使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很鲜活的题目。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确实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会提高学生用数学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它是教材的灵魂,教材是为它服务的。领会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就可以灵活使用教材,让教材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合理利用教材,不是舍弃教材,教材里的很多素材我们都可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创新,做到活用教材。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熟悉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教师的激情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课堂教学活动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的交流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教师的表情和教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仪表、态度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前就要调整好情绪,不要把个人的不愉快,个人的糟糕情绪带到课堂上去。表情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流露,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我们,我们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就会换来学生的热爱。相反,不良的教态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和反感的心态,对学生心理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老师,保持良好的情绪,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去引导学生才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与尊敬。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从古到今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与传授,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纽带与桥梁。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学情绪的变化,一个眼神等都会传递着态度和思想情绪,传递着老师的情感信号。要想有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必须营造和谐的气氛,有了和谐愉悦的环境,同学们就会全新投入到学习中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