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2017-09-21金叶
金叶
“素养”是人的“行事能力”,“核心素养”是人的高阶“行事能力”,“语文素养”是“人用语行事之力”,“语文核心素养”是人的高层阶“用语行事之力”。[1]它是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态度素养、语言素养、文化素养三部分。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中语言素养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语文课程的训练重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散文,而其中又不乏一批精致的写景类散文。比如《北大荒的秋天》》《泉城》《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草原》等,这类文章语言描写生动优美,意境深远动人,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类课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投入到描写的情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进而巧妙地进行语言素养的训练,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
一、朗读想象,感知语言表达精妙
写景散文教学第一步,让学生直面文字,鉴赏语言,感受精妙。最有效的策略是边读边想象,通过想象积淀情感体验。由于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還不强,同时对文章所写景物存在着时空上的距离,所以在文章的阅读与感受时存在一定跨度,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情感体验。
如何边读边想象?首先,要想着画面读课文,读进语言文字中去。读课文时,不能被动机械地读,要在读的同时闪现出画面来,想得越生动,读得就越投入,体会就越丰富。朗读除了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外,还要能将画面同时展现在脑海。比如学习《泉城》时,学生边读边想象泉水白浪翻飞、晶莹剔透的样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画卷里,融情于景,体验到景色特点。接着想着课文看画面,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喜欢播放视频,学生还没有接触文本,就先播放大量视频,或者学生刚一接触文本,就播放视频,这样的做法剥夺了学生想象的主动权,对接下来的文本阅读期待值降低了,学习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如果要播放视频,一定要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后,再开始播放,而且要适当地提醒学生把看到的画面和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做个比较,或者边看边回忆,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描绘了看到的画面。欣赏完之后再次回归文字,提醒学生最能打动人心弦的,还是那耐人寻味的语言文字,于是再次回到课文中,仔细体会作者是怎么把这优美的景色用语言描写出来的,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进而有感情地诵读文字,进入文字描绘的美妙场景之中去。
二、比较鉴别,破解语言形式密码
写景散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有多种巧妙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慢慢品味,破解语言表达的密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细细品读中逐渐熟悉文章的表达技巧,这也是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很深的奥妙,一句话为什么这样表达?生动在哪,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表达形式,而不是用那个形式?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秘诀。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中,所以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慢慢鉴别,细细品味,通过想象、对比等手段提高鉴别语文的能力。
比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中,连用三次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声响与形态的特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学生在低中年级就已经学习过,进入高年级,如果还只是引导学生一句一句感受比喻的生动,学生的语言能力势必只是原地踏步,没有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摒弃一句一句零散的分析,可以将三句比喻句融合在一起,层层深入,让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对话中领悟作者比喻的准确生动。首先,出示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三个句子,然后讨论不同的内容,再思考,同样是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作者为什么会运用不同的比喻呢?细细揣摩就会发现,三次比喻,是因为作者身处不同位置,听到的不同声响,通过文字逼真地再现出来。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便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三、尝试运用,掌握语言表达策略
写景类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教学这类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进行语用训练,用文章的典型句式、典型写法,进行实践性练习,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一定量的模仿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一些语用的基本技能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去创作,在创造中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词句的认识和把握。
《九寨沟》一课中关于动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在教学中,要尝试着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训练,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特点,进而比较这些词能换吗?得出结论: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说如果你是导游,还能介绍哪些动物,模仿文章的句式来说。另外,对文章中“也许”这几个词的理解,可以通过比一比、想一想、谈一谈,来明白它们的使用完全和当地特点联系起来,看似随意,实则精妙,让学生也来模仿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训练没有脱离文本,不会显得刻意呆板,语言运用寓课本之中,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借鉴课文的写法进行写说话训练,也是进行语言素养训练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要厘清语文“课程”和“课文”的关系,从“课程”层面来认识语文课究竟“教什么”,处理好课文思想内容理解和语文本体性任务落实之间的关系。[2]写景类散文特别要注意跳出课文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来自言语实践活动,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写景类散文教学中,一定要潜心会文,通过多种语文手段,体悟语言形式奥妙,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如此教学,一定会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参考文献:
[1]杨金林.“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是什么[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1):4-8.
[2]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