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歌唱艺术的声情并茂
2017-09-21刘杨
刘杨
摘 要:“声情并茂”是人们对歌唱艺术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就这一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以情带声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是陶冶人情操的艺术,歌唱正是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音乐艺术。“美好的歌唱应该是感情真挚,语言形象准确,技巧方法运用自如,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作品。”可见,好的歌唱艺术是融声音技巧与情感抒发于一体的,是非常讲究声情并茂的。
一、打好“声”之功
歌唱艺术表现,需要精湛的歌唱技术的支持与保证。“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不会受声音技巧的限制,而一心一意去“唱情”。“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非常多,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发声、咬字与吐字、用声技巧等。
1.发声
歌唱的发声有三要素:用气与发音、声带的使用、歌唱的共鸣,这三者之间对立统一,他们共同组成了发声的整体。人在歌唱发声时,依靠对三者的协调运用,从而达到完美的发声效果。
(1)用气与发音
如何运用好气息是歌唱过程的关键之一,因为气息是歌唱的能源与动力。古人云:“气,音之帅也。”就是强调了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性。歌唱中强、弱、快、慢的表现和欢乐与悲伤、愤怒与幽默等音乐情绪的表述无一不是在气息的运用与支持下才得以完成的。
(2)科学地使用声带
声带是人声的振源体,对歌唱嗓音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歌唱时,人的声带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音高的音,声带会在其长短、厚薄、形状、张力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并通过声带的振动引起声源的振动,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使用声带是十分重要的。
(3)歌唱的共鸣
纯声带的振动其音响非常微弱,要通过人身腔体的共鸣才能使声音更响亮、丰富、有穿透力。歌唱的共鸣腔体主要是由声带上方的喉室、喉腔、咽腔以及口腔所组成的声道。声带发出的原始声波经过伸展畅通的声道的共鸣调节,扩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共鸣就像歌唱的翅膀,有了它,声音才会有穿透力,才能自由飞翔,使歌唱的声音丰富多彩。
2.咬字与吐字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听众可以从优美的歌声和清晰的语言中明确歌曲的内容,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莱德尔曾说过:“歌曲是有音乐的朗诵。”可见,语言的处理是歌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歌唱中的咬字与吐字是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基础上的。加尔西亚认为:“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又能很好地咬字、吐字,这是歌唱者所应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且这两者是完全可以并存的。”老一辈艺术家们就常以“字正腔圆”“以声润字”“以字带声”来提醒我们切莫将字与声割裂开来。在演唱中如果只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而不注重声音的优美圆润,那歌唱无疑难以动听;反之,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声的优美,而忽略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导致听众听不清歌词,同样会影响歌曲内容的表达。正如《乐府传声》(清·徐大偆)中所说:“若字不清,则音调和,而动人不易。”
二、以声传情,以情带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音乐虽然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具体直观,但它在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上是很直接的,它是最善于抒发情感的艺术。每个歌唱者都深切地知道,自己的歌唱只有动情才会动听,而动听又是为了感人。
德国著名女歌唱家汉姆波尔就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乐技巧的角度去说明,而要从感动听众的才能去说明。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可见,歌唱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唱声”基本功,还要有“以声传情”的能力,善于把激情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这是歌唱者必备的又一个基本功。
真实的感情给歌声带来激情和色彩,所以歌唱时要“用你的心去歌唱”(汉姆波尔),当歌唱者能够用心歌唱时,往往能产生“以情带声”的效果,使歌声更富有魅力。
三、“生情并茂”与艺术再创作
“声情并茂”从狭义上讲,是要求歌唱者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而从广义上讲,它是以艺术的再创作作为基础,是完美的艺术表现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才成为歌唱者所追求的目标。
格林说过:“当我们听到好的歌唱时,我们不是欣赏它那机械的完整,而是它那有创造性的音乐倾诉……”每首歌曲的作者对其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所倾注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表现都已经有所设想和处理,这是第一创作。然而,歌曲对歌唱者的要求,不仅是在一般意义上表现所直接体现的感情,更是要求深刻地解释作品思想感情的内涵,它往往是声有尽而意无穷的那一部分。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来说,演唱每首歌曲都应该有一个艺术再创作的任务,即在演唱过程中,既要重视作者原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要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和想象,使之升华,使歌曲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
“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声”与“情”是和谐存在的。有了“声”做基礎,再用“情”去点燃心灵深处的火花,“生情并茂”这一歌唱艺术之花才会拥有炫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九思.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喻宜萱.声乐表演艺术文选[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