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2017-09-21李海婧
李海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1 前言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基于护理环境、医疗设备、护理操作以及护理人员责任心等风险因素。这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制定相应护理培训计划及考核制度,强化风险监控。才能够有效的处理或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的发生,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
2 风险因素分析
2.1 护理环境因素
由于心内科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不稳定,对医护工作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对病房环境也有较高要求,以便治疗和修养。而医院病房往往床位多,造成病房内嘈杂、拥挤的现象,影响患者休息及睡眠质量。这也使得患者对病房环境产生不满情绪,而影响很好的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
2.2 医疗设备因素
随着新技术的大量引进,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多,對专业的操作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求也更高。这不仅给护理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导致护理过程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果护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应用技术,往往会影响到心内科的护理安全。由于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治疗或抢救延误,很大程度上会带来危机患者生命安全的风险。
2.3 专业技能水平因素
心内科的患者具有特有的高风险性,诸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症状是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老年患者大多数由于年老体衰,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且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单独执行护理操作。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相关医疗设备,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就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结果。护理中缺乏对于恶性的心律失常患者健康情况的掌握,而不能及时识别,会造成危机生命安全的严重后果。
2.4 疾病高风险性因素
心内科的患者病情往往具有不可逆的严重性。一旦发病,如果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心源性猝死。这一情况往往发生于很多的常见诱因,比如:由于受到外界刺激造成情绪激动;身体的劳累、冷热刺激;因失眠甚至排便用力等。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或溶栓、并发症等现象,也会增加患者生命安全的高风险性,导致猝死。
2.5 服务意识因素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因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故而直接影响与护理质量。服务意识浅薄的护理人员,不能做到主动与患者进行很好地沟通,缺乏耐心,对诊疗护理操作交代含糊不清等现象时有存在。因不能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主动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导致护理纠纷及投诉的出现。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执行规章制度不严谨;对患者巡视或病情变化认识不及时,应急能力不能适应患者瞬息万变的病情,而延误抢救治疗;对患者因疾病造成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不能及时疏导等,都会导致患者突发死亡的意外发生。
3 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的探讨
3.1 护理人员要认真遵守各项护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要求,严守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是长期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的,要清楚职责权限,培养慎独的职业精神。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要及时汇报,实事求是,以为患者赢得补救的时间。科室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审核,包括日常护理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服务理念等,并不断增强团的队协作意识,使护理工作能够不间断、连续进行。
3.2 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改变护理模式,以求逐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人文护理观念,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仅有一次的生命。珍视生命,尊重患者健康权力和尊严是护士的职业道德底线。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生命安全。大力倡导精益求精、无微不至的工作态度。对患者要多关怀,了解其心理需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解释和安慰,适时鼓励患者,消除其恐惧、焦虑情绪。通过沟通交流建立与患者密切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3.3 不断学习补充新的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结合心内科室的特点,有计划的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常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呼吸和电除颤及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各类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需要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学习来充实和更新知识,做到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的熟练掌握。并能够对各种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不定期进行考核,以保证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不断完善。
3.4 要增强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首先,应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另外,要是要做好护理记录。以科学的态度做到真实、完整记录,运用专业的医学术语,做到不漏记、错记、涂改等;再有,要对科室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药品和抢救设备要严格管理,由专人负责定位、定量,每日清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严格依照法律及科室的规章制度,适时护理操作。同时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注意物品的摆放位置,采用标识提醒,以防危险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风险系数高、因素多,应从护理人员自身抓起,加强"慎独"精神的培养,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护理操作流程,了解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而对护理风险采取主动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的发生。通过有效学习和经验积累培养风险预见能力,积极主动的采取防范措施,展开前瞻性的干预管理。
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提升心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陈小娟,李思静,黄宇美,等.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86-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