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经验
2017-09-21荆华徐小改
荆华 徐小改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临床非常多见的儿科疾病,治疗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患儿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最终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6.27±4.66)岁。42例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环境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多是因肠道病毒、传染病毒或是虫媒病毒致病。病毒以虫毒为媒介,小儿被携带病毒的蚊虫虱蚁等叮咬,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致使此病易传播、易复发,较难控制[1]。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及时更换患儿所用餐具被套,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注意防蚊驱蚊,以免疾病在未彻底好转的情况下,再次复发或加重。护理人员还应该严格控制病房人流量,发病期间减少探视人数,且避免探视亲人直接接触患儿。使病房环境尽量安静、舒适、干净。心理护理:本研究回顾分析的42例患儿监护人均表现的非常恐惧,高度紧张,慌乱焦躁。护理人员需及时跟监护人进行沟通,安抚监护人情绪。指导患儿监护人冷静配合医生抢救治疗[2]。患有此病的患儿大部分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可联合患儿监护人共同安抚患儿情绪,做好救治准备[3]。治疗后,对预后不尽理想的患儿家属耐心解说劝慰,告知患儿监护人坚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做好康复训练对疾病预后的积极作用。病情监护:根据以往经验,小儿病毒性脑炎容易出现颅内高压或脑疝,如不给予及时的抢救,可能导致患儿猝死。因此,护理人员需随时做好病情监护,轮班巡视病房,查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救治。对症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常有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针对高热患儿要随时给患儿增减衣物,给予患儿冰敷、水浴等物理降温;对呕吐患儿,需取侧卧位,轻拍其后背,帮助患儿呕吐,避免呛到气管,呕吐完需及时清理患儿呕吐物;对抽搐惊厥患儿,需在口腔内放入牙垫,以免咬伤口舌,给予防止惊厥药物。康复护理:指导监护人帮助患儿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以及语言训练。
1.3 疗效评价
显效:高热、呕吐、不自主动作、视力障碍等诸多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高热、呕吐、不自主动作、视力障碍等诸多临床症状好转;无效:呼高热、呕吐、不自主动作、视力障碍等诸多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更严重。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42例患儿高热、呕吐、不自主动作、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的42例患儿均给予高质量全方位精细的护理,29例(69.05%)患儿显效,12例(28.57%)患儿有效,1例(2.38%)患儿无效,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即由肠道病毒、粘液病毒、虫媒病毒等病毒侵犯脑实质而导致的原发性脑炎[4]。患者常有高热、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临床症状。此病发作时,病情表现轻重不一,预后也因人而异。对病情危重的患儿,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精细,可能出现昏迷、癫痫,甚至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经过临床长期实践证明,及时治疗并配合精细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此病的最终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4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根据疾病的诱发原因,针对性给予患儿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病情监护、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預,观其结果,效果显著。由此可见,高质量精细的护理可以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积累护理经验,总结护理方法,使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吴跃伟.5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36-237.
李珂,孙琼,赵彦丽等.儿童内科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8):9573-9574.
[25]范文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30-1931.
[26]刘林波,宋金霞,徐高鑫等.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轻重症初期差异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76-1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