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我的兵,我的班级我的团
2017-09-21李英敏
李英敏
摘 要:180班,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做班主任的“练兵场”,有了上次当班主任的经验和教训,这次做起来更顺手,其实做班主任和带兵是一样的,我的学生我的兵。教育学生也和带兵一样,都要讲究策略。我当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这些方法,套用兵法上的说法就是选帅、驭将、攻心、和人。
关键词:选帅;驭将;攻心;和人
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中就是选好班干部,训练他们成为我的左膀右臂,此所谓“选帅”。入学之初,我经常游走在学生军训的身影中,通过观察他们在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八九不离十地知道学生谁在团体中有号召力,这样就可以在选班干部时做到心中有数。班里有一名女生叫张××,平时少言寡语,但在班级活动中总是积极大方,做事果断不说,还出奇的细心。当时想着,让她当班长也许很不错,结果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那一天中午我去班里巡视,看到班里气氛很严肃,张××和大家在搞无记名投票,大家都很认真。我悄悄一问,得知是张××在领着大家在选新团员。入学之初用这种办法,既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又能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大家觉得很公平!我当时心里暗自高兴,看来真的没选错,这孩子胆大心细,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好帮手。
班里的工作虽不能称得上是千头万绪,至少也是五花八门,文艺、卫生、体育、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学生切实地担起责任来,班主任既要放权,也要监督,此所谓“驭将”。在实际工作当中,我都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信条,鼓励各个委员们尽量通过自己拿主意、班委委员决策或者召开全体投票等方式来在学生之间“消化”解决问题,给了他们极大的主动权。很多事情,只要能努力完成任务的,他们都会全力以赴地克服困难,取得满意的结果。他们会在不懂的时候咨询我,我也教给他们怎么处理好,集体步骤都是班长、委员们领着学生在操作。我一直鼓励他们自己动脑干好工作,也不断表扬他们,在学生之间帮他们树立威信。当然我也会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成绩必须在多少分以上,虽然有点小专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宗旨,但是他们都还是乐意去遵守这些我们之间的“约定”。班长和委员们学习上刻苦努力,工作上认真团结,这带动班集体合作、竞争、互爱、互助的良好气氛的形成,让班集体管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尽管我做得再好,总有学生不理解或难以控制自己。开始时,我很苦恼,怎么苦口婆心,真心实意都改变不了这些顽皮的孩子,失望、愤恨啊,课时转念一想,孩子嘛,越是顽皮便越是聪明,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沉沦下去,唯一的杀手锏便是——忍耐加真诚,真的对他好,此所谓“攻心”。陈××是个聪明的孩子,初二以后变得爱臭美、叛逆,上课有时还跟任课老师顶嘴。我找他谈了几次,了解到他父母经常吵架,很少关心他。此后,我不再生硬地给他讲道理,下课时给他倒倒热水,跟他聊聊天,他胃疼的时候,我带他到医院拿药,还给他熬了姜汤。孩子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那以后变得懂事多了,学习也上心多了!倍感欣慰的同时,才发现,教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远不如呵护孩子的心灵,更能体现班主任的价值。
学生教育,教育的首先是学生,而不是成绩。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感恩父母、善待左右、理解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才能与周围良好地相处,才能克服青春期所带来的叛逆、张狂,才能避免误入歧途。加强感恩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此所谓“和人”。刚上初一时,有一天下大雪,家长打电话的很多,都是不放心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多是家里的宝贝,他们很少做家务,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甚至将父母的爱看成是唠叨、是负担。当父母担心孩子在第一场雪时会不会挨冻的时候,这些孩子沉浸在第一场雪的喜悦里,想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打雪仗。我先问了问他们对下雪的感受,孩子们说得很热闹,有诗情画意描述雪景的,有一时兴起唱起有关雪的歌曲的,有说享受雪天冰洁冷酷的,有说钟情雪天包容万象的。我问了下:“你们猜猜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干嘛?”班里的空气立刻凝固了,被雪气入侵了一般的冰冷寂静。我把接到家长电话的事告诉他们,谁的妈妈打电话问学校冷不冷,孩子的被子厚不厚,要不要送一条过去,谁的奶奶担心孩子只带了一双鞋,湿了怎么办,让老师帮忙解决一下,谁的爸爸跟老师说,下午放学给孩子送衣服……话还没说完,已经听到哭泣声,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变成了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以后的日子里,我都会恰到好处地利用时机对孩子们进行这样的教育,毕竟要成才先成人!
“老师,节日快乐!您要赶快好起来,我们一定会听话!”这是2011年的元旦180班全体学生通过电话向我表示的节日祝福。那段时间我还是他们的班主任,由于手术在家休养,一群孩子在没有班主任的情况下还能自觉地学习、按时作息,并能在节日里给老师祝福,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我的学生我的兵,我的班级我的团,我的付出我骄傲!
参考文献:
[1]张哲莘.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班華.论班主任的职责与德育的关系[J].小学德育,2009(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