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7-09-21魏长兴
魏长兴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要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情感教育的培养。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却没看到这一点,以至于我们的学生仍然是死读书,乖乖地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管。直接就造成,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听教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发挥不出个人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不少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做错事,違反学校纪律;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意乱扔垃圾,不注意集体环境卫生。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在教师提出批评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意识到,才会想到要去改正,但是一转身,他们又会把老师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教师不能在学生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下,再去教育。但是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唠唠叨叨地教育,或者采用其他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在这些年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发现: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原来,我经常采用的惩罚措施有:罚站、罚抄课文、罚跑步等,但效果不太明显,违反纪律的学生还是有,乱扔垃圾的学生还是乱扔垃圾。怎么办?只有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依据每个年龄段的中学生特点,我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他们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低年龄段的学生,特别缺乏自觉性,大多事情不晓得能不能做,没有这个意识。家庭作业老是不做或忘记带回家做;教室里你追我,我追你,今天你欺负我,明天我欺负你。不管你怎么跟他说都没用,上课讲了,下课就又在教室里跑起来了。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抓住这些容易突破的地方,管理起来才会方便。
有一次,我买来一包小红花,又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布置了一块“比比谁最棒”的荣誉角。课堂上,我把要求告诉给学生听: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不如我们来比比看,究竟是谁最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红花,你们想要吗?只要可以达到老师要求的同学,就可得到一朵小红花。
这样一来,我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按照我的要求布置任务了,但刚开始,要求不能过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利用好每次开的班会课,总结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情况,指出不足的地方,同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分发小红花。老师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也不要吝啬小红花,只要有做得好的地方,就可以给他发朵小红花,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会发现学生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事情不再需要老师督促,学生之间就会相互指出,然后学生自己就会加以改正。
中段年龄的学生逐渐有朦胧的自我意识,会主动思考,初步判断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脑子里会有思考,但他们能想到的是老师会不会批评,同学会不会批评。这个时候应当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能力。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办法共同制订考核打分机制。
所有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学生每天看一遍,每天督促自己按“一天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教室的门上贴着“给自己打分”的表格,所有学生每天放学时根据“一天行为规范”给自己打分(违反一条行为扣1分,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加2分)。每节班会算出一个星期的得分情况,进行表扬。打分表同时也是期末评三好生和优秀学生的依据。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标准,自我约束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经过几个月的考核实践,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看到水龙头在滴水,他们便会主动去关紧它;看到地面上有垃圾,他们会主动拾起来并且丢到垃圾桶里去;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身,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起班级来更加得心
应手。
高年龄段的学生,基本上就由他人约束转变成自我约束。这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也越来越难和他们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了老师的喋喋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去做,看到不好的现象也懒得去管。
对于这些学生,一味说教不行,采用其他方法也没什么效果。所以,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学校的各项竞赛,积极参加,拿出榜样来看。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来负责”活动,以增强班上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让每个学生共同分担班级责任。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
荣誉。
学生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动力,就会约束自己,就能养成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长明.学生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2]李颖超.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现代交际,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