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启用分组实验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2017-09-21乔伟
乔伟
摘 要:伴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物理实验学习中。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中启用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措施进行了集中分析,并针对人教版初三“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实验,对具体教学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教学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措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启用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措施
在初中实验教学环节中,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就要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推进教学进程。
第一,要合理化分组,确保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学习任务。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习惯,并且按照学生的差异合理化分组。教师要结合学习需求进行统筹分组。在学习小组中,教师可以选择或者是由学生自行推选组长。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差异,在分组教学中每个小組内学生的水平最好较为相当。
第二,教师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对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建立较为明确的备课记录,准备好实验设备,从而保证学生在应用探究实验时,实验器械的完善程度符合预期。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预设,设定适宜学生综合素质优化的问题框架体系。
第三,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保证学生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全部参与到课程体系中。教师建立分组教学机制,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参与到实验操作中,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有效分析实验结果。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操作流程的完整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纠正错误的操作手法。
第四,教师要对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全面分析,结合课后检验效果和反馈效果,提升课后信息的提取,确保学生物理综合素质得以全面优化。教师要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积极应用自评、互评等措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初三“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探究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部电阻数值的大小。在电流表应用过程中,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两极后,是否会出现烧坏电表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问题,而同样的情况在电压表上就能直接读取电压,借助实验有效分析两种差异性情况的具体原因。初步猜测电流表出现变化而电压表能直接测量,主要是由于电流表电阻小且电压表电阻大。针对这个猜想和假设,开展以下实验。
结合课本中的电阻概念,连接电路图。见图一:
电路在M、N之间,要先后接入长度以及粗细程度相同的锰铜线以及镍铬线,从而对电流表的参数进行观察,集中观测其偏转情况能发现,两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数值并不相同。此时,通过的电流数值越大,就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效果越小,相应的电阻也较小,若是电流数值减少,就说明电阻的数值较大。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要对其进行观察,教师要将任务布置到各个学习小组中,保证学生能集中观察相关实验现象,并且按照表格有序填写相关数据。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进行小组内讨论,对能解决的问题以及现象展开小组自学,然后有效提取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班级统一对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每个小组要对自己的测量和观察结果进行分享,教师给予记录和综合性评价。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要给予小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实验内容。
要想有效探究电流表的电阻,利用小灯泡代替电流表,则研究过程中,M、N之间接入电压表,灯泡的亮度直接反映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阻。若是考虑到电流表电阻数值较小,要在接入电路铜导线后再进行比较。
在图二中,M、N之间要接入导线和电流表,若是灯泡的亮度不变,则说明电流表与铜导线的电阻差不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这部分实验,教师要引导学习小组自行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借助自身的知识模块以及学习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探究,从而保证数据分析的完整程度。教师在整个课堂流程建立的过程中,要充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且鼓励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实验观察心得,从而在班级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储备的物理知识和公式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分析,夯实相关物理知识。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分组教学,指导学生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物理素养的综合性优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於伟东.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初探:以“密度”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中旬),2016,15(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