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2017-09-21李虹霞

中国教师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室课程孩子

李虹霞

创造幸福教室的情怀

2015年,我正式调入北京,成为京城名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在人才济济、卧虎藏龙的中关村三小,作为一个原本不怎么循规蹈矩的教师,如何重新生长,如何重建一间幸福教室,如何和另一群孩子开启幸福时光,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学校的“大家三小”理念,倡导真实的学习,鼓励实施项目学习,还有新校区三室一厅的班组群生活样态尝试,时时都在冲击着我的大脑。虽然我的新教室不在新的“魔法学校”,但我也不觉得遗憾,因为我也拥有一间自己的教室,尽管她很普通,建筑面积也很小。在我看来,一间教室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么宽阔,而在于它有多么温暖;一间教室的样态,不在于它有多么豪华,而在于它有多么安适。一间教室的高度,更取决于教师的智慧、气度和视野。

更加挑战我的,还有语文教学时间的短暂。一年级一周仅有六课时的语文课,这在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未经历过,而且放学后不允许布置作业。学生一周在校时间33小时,属于语文的教学时间仅有4小时,而且海淀学生上课外班的也特别多。一直以来的最低要求,带着学生静静读书、慢慢练字和美美朗读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对“创造一间幸福教室”的追求,该怎样继续?

一段时间的恐惧和纠结后,我告诉自己——要继续用情和爱重建幸福教室,用智慧和理性重整面向儿童的有效课程,重构我们师生的幸福生活。

2015年的9月6号,一群小天使向我飞奔而来,我和他们相遇在二楼拐角的一间最小的教室里。我默默地期待:在这间成就生命高度的教室里,在相遇的时刻,用我所有的努力,成就最绽放的我们。

再度思考和定义“幸福教室”的追求,我依然坚定地认为:她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也不仅是一片博大精深让师生自由遨游的语言海洋,应该是孩子智慧闪光、力量勃发的源泉,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幸福温暖不断延伸的气场,是空间无比广阔深厚、有无穷引力的精神家园……

于是,我开始重建教室,重整课程,重构有意义、有价值的师生生活。

环境是课程的一部分。当学生生活的空间弥漫着适宜的温度时,教育才会真正生发理解、尊重和爱,才会将恐惧赶出教室。开学第一天,该怎样让孩子和家长对即将进入的“新家”一见钟情,以怎样的生态环境来欢迎他们入住呢?

要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地面都传递文化,孩子才会珍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桌椅由单人单桌的秧田式变成四人合作小组,鸿鹄、仙鹤、天鹅、大鹏、雄鹰等这些志趣高远的组名,预示着我们班级对美好高雅的追求;桌面上铺着的条纹桌布和透明桌垫,一张张写满孩子名字的小组名片立在上面,每个孩子都能在教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团队,相互关爱,相互欣赏;教室里的讲台,被改造成孩子读书的地方,本应是教师站立的权威位置被一幅幅贴在地面的书法作品所代替,教师的办公位移居到门后一角,在那个角落静静地欣赏每一个生命的绽放……

半年后,学校做调查,让学生选一个校园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我们班的学生都说:最喜欢我们的幸福教室!根植在一片幸福生长的沃土里,这些学生怎能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间教室的项目统整课程

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我力图践行儿童的语文,打造指向核心素养的儿童课程。在真实的学习背景下,项目统整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项目式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我选择以主题为单位的项目统整课程,以起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我爱我家”的“家”项目课程,经历整个学习过程,展开相关研究。我这个教师变成了设计师,负责策划旅程中的一个个惊喜,让他们经历一次次奇妙的旅行。

学生走进学校,进入“新家”,开启人生的一段旅程,不仅接受知识,还能结交小伙伴,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并汲取营养和积蓄力量。如何将其融入理性的课程中呢?

(1)设计好每一次“一见钟情”,认识“关键人物”——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同行者

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家长会的第二天。第一天走进幸福教室的学生,遇到老师最亲切的笑脸,最温暖的拥抱,最热情的欢迎,和幸福相遇,恐惧消除,安全感建立起来,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就开始汇集,惬意的教室生活就已经开始。

第一次排队,要设计在课程中才能增值。地面上的一堆数字,让小朋友一一对应,笔直的队伍出现了。一声令下,两支队伍左右一转变成面对面,手拉手,微笑着问好——我很喜欢你,很想认识你;我想和你交朋友……一张张笑脸绽放,一个个生命交集,前后四个小朋友手拉手地走向他们的小组,面对面聊天,融洽和谐在空气中流动。最后,一个个小组依次走到我的身边,从展示板上拿下自己的名字,重新排队组合。那是开学前一天我为他们制作的卡通名片,为的是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找到自己的存在。就这样,九个小组成立了,九个温暖的小家,汇聚着相亲相爱的快乐。我给他们一一合照,孩子们欢呼:有小伙伴的感觉,真好!

第一节美术课,用A4彩纸打印了每个孩子的名字,自己画自画像,请美术教师设计名牌卡。很快,每个学生得到了自己选的样式,心满意足地摆放在课桌上。四个小伙伴,开始相互介绍并认识同组同学的名字。我让他们每个人都到教室前面介绍自己的团队成员,合影时每个小组摆出了不同的姿态,自豪出镜。接下来,让学生画画独一无二的自己,相互欣赏,相互点赞。他们画的自己各具特色,绝不雷同,为后期长成最好的自己,铺设了各自的轨道。

第一次音乐课,我依然赖在教室,和学生一起经历美好。音乐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互动,都在节奏和律动中。他们很喜欢,尤其是利用名字卡有节奏地接龙,不仅学习了汉字,熟悉了音乐节拍律动,还懂得了微笑传递尊重。这样的音乐课把学科界限悄然打破,为“韵律的盛宴”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周末,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对自己的姓氏追根溯源,请爸爸妈妈介绍给自己取名字的故事,了解爸爸妈妈赋予名字的意涵,知道他们的期望。请爸爸妈妈帮助搜索自己姓氏家族的名人,增强对姓氏的认可和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endprint

第一次收到学长学姐的来信,是从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课程到缔结生命与生命联结的课程,我明显地听到了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开学第一天,一个个小天使的名字汇聚在一朵朵云彩里,呈现在教室的墙面上。我给他们讲无字书《十朵小云》,把爱分享出去没有损失,会有更多的爱回报回来。这个道理,其实他们并不懂。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开始进入,在课程中承担引领的作用。于是,幸福教室收到了一封封千里之外却似近在咫尺的关爱信件。我含着泪给他们读这些信。这群一年级的小学生纷纷表态,他们会比哥哥姐姐更优秀,快点学写字,好给他们回信!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听懂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把最值得骄傲的学长的书写作品展现出来。学生的赞叹声和掌声让我深信,生命与生命的联结,让成长更有力量!

第一次发书更要点燃孩子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和小伙伴——书建立一种亲切的关联。为此,我们举行了郑重的仪式。在我的渲染下,学生虔诚地祈祷,要和世界上最聪慧、最忠诚的小伙伴交朋友,走进他,珍惜他,呵护他;默默祈祷后,是心怀敬意地高举双手,一一双手接过我发的语文书和图画书,轻轻地捧回去,深深埋头去闻书香;开启自己对这位好伙伴的探索之旅,为走向自主学习助跑。

有个学生说:“这一学期,我觉得最难忘的是李老师给我讲的《花婆婆》。那个撒播花种的花婆婆,就像我们的李老师,给我们种下大爱的种子、幸福的种子。”

还有个学生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李老师把书交到我手里的那一刻。”

我发现,某个瞬间的定格画面,会让孩子一直记忆犹新,有着与众不同的美好。这份美好足以震撼他们的心灵,融入他们的一生。

所有的第一次课程,都让孩子感受到仪式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一份热爱,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成长经历,会带给学生目标感与责任感。正是因为这种目标与责任感的暗示作用,他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更专注、更认真。

其实,教育就是唤醒美好。每一个第一次都留下最美的脚印,歪歪扭扭着,向前去。

(2)了解生活环境——从爱“小家”走向爱“大家”

第一步,每个孩子对自己的小家进行长达两周的观察,与家中的人、空間和物品来个深度研究。然后,他们用心画出自己的一家人,画出家的空间布局,学着将物品进行归类,整合识记名称,学习汉字。其间,我们会诵读很多关于家的童诗,学生也会模仿着用稚嫩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步,每个孩子对教室这个“小家”和学校这个“大家”进行长达一个学期的感受、体验和探索。他们的足迹遍及学校的角角落落,熟悉每个地方的一草一木,询问校长、其他教师、门卫叔叔、清洁阿姨,送去爱的问候,带回温暖的祝福。

在寒假的项目式学习汇报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成果分享。其中,分享的作品《幸福教室 开心的娃》,由师生和家长共同制作成音画视频,他们特别喜欢,它也成为了我们的班歌。

小小的人儿啊, 三小上学去啊, 幸福教室里真开心啊!逍遥的人儿啊,努力又上进啊,轻轻松松我们真开心。你是张家那小谁,他是王家那小鬼,赵任曹李刘苗魏,三十六人组九队。看校园里好美,老师能干不怕累,教室温馨又有趣,让快乐的娃忘了归。口算笔算全都会,韵律拼音真好背,大雁行为人人对,尊师守纪不违规。放学也不想回,兴趣精力都充沛,诗词歌赋大声背,琴棋书画人人醉!

“家”项目的开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各个小组通过多元表现性方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我爱我家”的项目中,学生对家庭人员组成、个性特点、居家安排、家具归类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思考,从小家的爱到大家的爱,将来升华到家国情怀,就有了可能。

当教育和生活成为一体,教师和孩子就成了家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的功能,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健康、情绪、同伴关系、思维模式、进步、不足等,都成了幸福教室每一天的牵挂。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室课程孩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不要在教室打闹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