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走出去”提质增效
2017-09-21黄璜
黄璜
在上市之后,“中国出版”也随着中国出版业版图向外扩张的浪潮中,朝着打造国际著名出版企业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刚刚上市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出版”)携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近20家出版社,现场展出1500余种“外向型”图书,全面展示了“十八大”以来的中版好书和“走出去”主要成果。
回过头来看,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出版”,于2013年正式提出国际化战略,之后“中国出版”多次“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综合排名第一,在“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絲路书香工程”等入选数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产品累计翻译成30多种语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版权输出全国第一,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以说,作为中国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正更多地肩负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国家使命和文化责任,在8月21日上交所IPO鸣锣上市之后,“中国出版”也随着中国出版业版图向外扩张的浪潮中,朝着打造国际著名出版企业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战略成就战绩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的文化建设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辩证关系,精辟地指出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国际传播总方针。可以说,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开始迎来“逢天时、得地利、 应人和”的机遇期。
作为中国出版业的排头兵,“中国出版”审时度势,跟着国家战略走、跟着外交工作走,将“走出去”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同时也是业内首个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出版”董事长谭跃将公司“走出去”阐述为近期“做响”、中期“做开”、长期“做强”、总体“做实”的发展战略,在布局上“深化欧美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和亚非拉主要国家市场,壮大周边国家市场”,明确以版权、项目、翻译、数字化、人才、机制“六个要点”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在谭跃看来,“中国出版”必须把握大势、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深刻理解开展国际化工作的战略性、必然性、紧迫性,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五年来“中国出版”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为显著的是版权输出数量稳步增长。据“中国出版”国际合作部介绍,2012~2016年中国出版共输出图书版权3729种。其中2012年621种、2013年740种、2014年710种、2015年797种、2016年861种,版权输出年增长保持在7%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明星产品也不断涌现。“中国出版”以“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和“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作为“走出去”内容的两大中心话题,连续推出了一批以《于丹<论语>心得》《山楂树之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等为代表的产品,并且通过现代视角输出传统文化图书900种,通过许嘉璐、厉以宁、陈来、铁凝、贾平凹国内名家等讲好中国当代故事。仅在2017年BIBF期间,“中国出版”旗下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知名出版社就分别推出了《中华文明史话》波兰文版、《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吉尔吉斯、哈萨克语版、《于丹<论语>心得》俄文版等多种优秀产品。可以说,“中国出版”旗下众多优秀的文化品牌企业为“走出去”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产品基础。
不仅如此,在以优秀产品带动国际化业务的基础上,“中国出版”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劳德里奇出版集团、博睿出版集团、爱斯唯尔律商联讯、德古意特等海外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持续稳定扩大中国出版的国际影响力。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内诸多出版社纷纷开展国际化业务,大量的优秀作品“造船出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如何更好地让作品落地生根,更好的被海外读者所接受,未来应当成为出版“走出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在这个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中国出版”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
一是推进“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中国出版”率先推出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邀请了顾彬、白乐桑、狄伯杰、吉莱等一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外国学者、汉学家,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撰写中国题材的图书。目前“中国出版”已与印度、土耳其、格鲁吉亚、波兰等国19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签约,第一辑20种将于2018年前陆续出版,其中《中印情缘》《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一带一路:共创欧亚新世纪》等已经出版,产生了积极反响,取得了比较好的文化认同感。
二是创办海外翻译出版中心。2014年以来,“中国出版”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等重点国家的重要大学和图书馆成立了“翻译出版中心”,主要聚集出版资源和开展版权贸易合作。依托 这些翻译出版中心,进一步聚集了海外优秀的翻译家、汉学家资源,逐步建设了一支初步成规模的译者队伍、作者队伍梯队,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翻译难题和写作障碍。
三是合作成立国际编辑部。“中国出版”所属出版企业与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重要出版社签约成立国际编辑部。国际编辑部采取双向联合出版的方式,重点解决“走出去”图书选题的本土策划。BIBF期间,“中国出版”7家国际编辑部和翻译出版中心集体亮相,西班牙LID集团、罗马尼亚RAO出版社、匈牙利罗兰大学和科舒特出版社、印度普拉卡山出版社、斯里兰卡Neptune Publications、美国佩斯大学、德国施普林格等外方合作伙伴的代表,见证了它们的签约和揭牌。书展期间,还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和塞尔维亚知名出版社签约成立了国际编辑部。业内人士认为,建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是提高对外传播针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主题图书出版本土化最有效的合作模式,通过在策划、编辑、翻译、印刷、发行、推广宣传等环节与海外出版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可以以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走出去”,让海外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
从这些创新举措来看,“中国出版”正像其上市招股书所说的那样,按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总指导,做好国际化布局,为建成国际著名出版企业做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