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17-09-21单晓艳
单晓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初中生历史课堂参与度既是对教育改革的践行,也是对初中课程改革的完善。主要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方法;历史;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对教育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历史学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在教育界一直受到重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更直接体现了他们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和运用历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参与度分析
虽然中国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很突出。我们国家的历史代表着我国的文化,是几千年的時代进程,但因为被打上考试科目的标签,而失去了最为珍贵的意义。
很多研究表明,初中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历史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首先,必须归咎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设计中问题情景的缺乏、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影响、教学方法的不当是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的几个最主要的原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台上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使得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耐心,变得死气沉沉,疲于听课。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甚至是学习兴趣都随之
降低。
其次,历史不受重视的副科位置,使得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也降低,因此历史课程的魅力正在逐渐减淡。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更会对历史产生厌恶与不耐烦。这些结果的出现与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方式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初中生自身的学习素养和课堂接受度有关。
传统的历史教学还是以传授历史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学生通常都是在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鲜有学生对此真正产生兴趣。更因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历史作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参与度并不高,学习的更多目的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然而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此的教学现状只会让中国的历史文化失去它原本的色彩。
如何解决这些发现的问题,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策略性的改革措施。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大规模地实行,一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培养创新和创造能力的新型教育理念的出现,无疑是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被动接受的最大冲击。
在这种新课改的理念下,初中历史老师也不该再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跳出以课本为本的思维模式,构建一种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1.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吸纳历史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除此之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挖掘出更多更精彩的历史文化,丰富历史课本内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而学生也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优化自身学习质量,创造出一种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2.学生应意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必须先让他们意识到,这是怎样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代表的是什么,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哪里。要让初中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的。
3.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
当今的初中生,都是零零后,有着更多的想要表达与展示自己的诉求,历史教师应当关注这一点,将其用于历史教学中,将历史课堂变成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4.加强学生意识问题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参与度?作为此门课程的主要负责教师,历史教师责任尤为重大。我认为教师应当安排一些场景使学生愿意问、有胆量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加强对学生意识问题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不断追问、不断解答,对历史产生兴趣并灵活地记下课堂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积极探索的精神。
总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将历史教学效益最大化。针对此问题提出的这些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能够让初中历史教师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希望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辉.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丰宪.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D].沛县闫集中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