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研究
2017-09-21吕盼
吕盼
摘 要:体育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气氛中,得到身体的训练、情感的满足、个性的发展,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初中体育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因素出发,对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限制因素;培养策略
初中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而这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供了依据。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因素
体育作为初中阶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独特个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初中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束缚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不断总结经验,并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习惯,这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教学环节的推进,但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却也非常不利,学生只会在教师的习惯中形成惯性思维,进而失去展示个性的动力。
2.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
目前传统体育教学目标依然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开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学生体育技巧的提升,而忽视学生对运动过程的体验,这样机械化的教学实践只能让学生对枯燥、繁重的体育运动失去兴趣。
3.体育教学方法的单一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得体育教学形成了“准备—示范—操作—结束”这一固定模式,而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只能采取单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从而失去了发展个性的机会。
4.学生素质的影响
初中生虽然处在个性觉醒的关键时期,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却没有系统的认识,只能在教学中听从教师的安排,从而错过了培养个性的好机会。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
1.强化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并在运动中体现出个体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个性的正确认识。当然,在自我意识培养中,教师也应该警惕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倾向,利用集体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在集体中的意义,而只有这样,个性的培养才能够有所依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2.重视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态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敏感,心理波动比较大,常常是教师或者同学的一句话就可能引发其消极的思想情绪,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上,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如对于学生合作竞争中的矛盾应该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并为学生做好心理指导;对于身体条件差,体育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其正视自己的缺陷,并擅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增强其展示自我价值的自信心。
3.创设运动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运动环境,如有些学生天生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参与剧烈运动,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对轻松的运动环节,或者让学生以裁判的身份出现;还有一些学生对于体育互动缺乏兴趣,教师则可以利用游戏教学,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运动环境。
4.优化教学分组,构建合作竞争的运动环境
合作竞争是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通常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教师缺乏打造合作竞争平台的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就应该利用分组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合作中调和个性冲突,自主解决合作矛盾,并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强化集体意识,充分发挥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
5.强调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内容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而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视这种差异,并通过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运动选择,如为女生提供促进形体发展的健美操、舞蹈的运动项目;为男生提供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在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各种教学艺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并调节情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竞赛意识,完善学生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參考文献:
[1]姜善堂,薛玉芝.关于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3(25):177.
[2]徐敏.试论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J].才智,2013(18):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