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

2017-09-21黄崇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肝癌发生率临床

黄崇明

【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0-01

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如果没有得到早期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当,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影响。肝癌患者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感到肝部胀痛感,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腹痛及间歇性发热症状。围手术期处理主要是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为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文章将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实施肝癌肝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双盲法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比较不同围手术期处理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明确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实施肝癌肝切除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双盲法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33)。参照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5例,患者年龄在34岁到69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7.62±4.13)岁。干预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4例,患者年龄在34岁到68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7.36±4.76)岁。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具有分组讨论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未实施围手术期处理,观察且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等。干预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处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术前处理。全面了解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明确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做好术前各项准备,组织患者实施必要的术前检查。需要输出的患者需要检查血型、肝功能、乙肝五项以及HCV、HIV检查等[1]。术前执刀医师与麻醉医师需要亲自查看患者,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流程、手术治疗的价值、麻醉与手术的风险以及自付费项目等[2]。在获得或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开展手术治疗活动。针对于紧急手术或者难以签字的患者,且患者家属不在场,则需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进行上报,做好病历记录工作。

手術前需要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手术室中各项器材与材料的准备情况。术前固定好患者的腕带,保证各项信息的准确度,做好手术位置的标记工作[3]。

1.2.2 术中处理。科学选择手术的方式,术中切除病理标本需要向患者或者其家属展示,标注在病案记录中。切除的标本需要及时处理,标注清晰科室、床号以及姓名等。手术冰冻切片中,需要由专人取回且实施病理报告[4]。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开展手术治疗活动,降低患者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1.2.3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明确引流管与填塞物的状态等。术后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对患者实施术后24h随访工作。患者送至病房后,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术后3d内需要至少包含1次查房记录。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病情加重。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SPSS20.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应用n与%表示计数资料,以作为检验工具;以“±s”表达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若P<0.05则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痊愈率对比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为96.97%,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痊愈率84.85%,,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参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中1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并发症,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治愈率相对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肝癌手术治疗期间,需要基于患者的身体状态、肝功能状态以及肿瘤情况等,科学选择治疗的方式,真正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围手术期处理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中心,通过术前处理、术中处理以及术后处理的方式,为手术治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发挥围手术期处理的价值。术前需要为患者实施全面的诊断,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遗传史,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做好输出与感染防治的准备等。明确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基于患者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以及术后需要等,科学选择麻醉方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6]。术前的全面检查,患者信息的细致核对等工作,有助于避免各类医疗安全问题的产生,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身体检查结果等,科学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重要器官的维护工作。手术期间需要注意氧气的吸入,一旦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需要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术中控制工作,及时处理各类术后并发症。手术中可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需要做好术后感染控制工作,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指导患者术后注意的各类事项等,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个人感受,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患者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肝脏外科治疗中核心问题为控制出血的方式,因为肝脏是患者机体中对热缺血最敏感的实质器官,肝脏血流阻断将造成肝脏的功能损害。手术期间如果不及时阻断肝脏血流,则可能会增加大出血问题发生率。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显示,术中大出血与大量输血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甚至会致使患者术后死亡。故而在肝脏切除术治疗期间,需要认真分析肝脏血流控制、出血控制的方式,明确认识到阻止血流对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影响。科学、全面的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手术辅助,是保证肝癌肝切除术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降低患者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医疗安全问题发生率的重要方式。在全面提升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为患者带来全新的手术体验。

结合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来看,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且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为96.97%,也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痊愈率84.85%(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中1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并发症,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内容,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中,可以通过术前全面的检查,术中适宜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丁俊,杨美平,张家耀.不同评分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的临床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02):99—102.

韦舒静,叶明侠,袁海峰.不同评分系统评估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的临床价值[J].癌症进展,2016,14(09):868—871.

王斌,王首寒,陈佳祺,等.不同维生素矿物质比营养干预在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02):45—47.

付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7):147—148.

张耀元,庄需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疗美容,2014,4(04):129+108.

林海中,杨晓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369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肝癌发生率临床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