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

2017-09-21马春赵学敏金艳蒋爱品陈丹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医中医药经验

马春,赵学敏,金艳,蒋爱品,陈丹

(1.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中药文化·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

马春1*,赵学敏2,金艳3,蒋爱品1,陈丹1

(1.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6年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体系。并以师带徒为主要途径进行传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在系统分析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的理念和方法将金老在中药传统技能领域的宝贵经验转化到可用于人才培养的学习领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再传承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金世元;国医大师;传统技术经验;传承模式;职业教育

金世元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14岁进入复有药庄学徒,同年被选送到北平中药讲习所学习,师从汪逢春、杨叔澄等中医药名家[1]。从事中医药工作76年,在中药传统鉴定、炮制、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见解独到、经验丰富,其技术经验在中药专业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为了使金世元教授宝贵技术经验得以更广泛地传承,2014年申报了《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组立足于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应用性,利用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金世元教授在中药传统技术领域宝贵经验,转化到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分别在课程标准建设、学习项目构建、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施设计四个方面作了相关探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分析

金世元教授的技术经验源于70余年的不断积累,是广泛实践经验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特点,可将其经验分为三个类型,即感官性经验、技术操作经验、知识运用经验。三个方面的经验结合相关课程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1.1 感官类技术经验具有形态化与对比性特点

感官经验主要反映在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鉴定领域。金世元教授常年深入药材产地,积累了丰富的中药材鉴别经验。依靠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方法。能够娴熟而准确的对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作出鉴定。这些经验的形成通过对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口感、质地等特点进行感官上的鉴别,具有高度的形态化特点,同时许多质量评价经验是对药材形、色、气、味、质在程度上的对比,具有明显的对比性特点。例如,金世元教授鉴定桑叶品质的经验认为:优质桑叶应在每年霜降节气之后采收,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水气充足,此时桑叶得自然界寒润之气充足。鉴定的技术点有四。其一,颜色要呈棕黄色;其二,叶片表面的叶脉组织要发达且明显凸起;其三,叶片要有一定厚度,质地呈革质;其四,手抓之应有明显的刺手感[2]。这些技术经验都源于金世元教授对自然界节气特点,以及桑叶在不同节气里生长变化规律的细微观察、体验与对比,这些技术经验都具有鲜明的形态化与对比性特点。

1.2 操作类技术经验具有规范性与程序性特点

操作类技术经验大多反映在中药传统调剂、炮制两个领域。这些技术经验具有明显的操作流程,特别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例如,在炒麦芽的炮制过程中,金世元教授的技术经验是将生麦芽置于筛箩中进行揉搓,这样的操作程序目的在于去除麦芽顶端细长弯曲的芽,防止麦芽颗粒缠绕一团,炒制中发生翻炒不均匀,产生焦糊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再如,中药调剂捣碎的操作技术,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不同药物捣碎程度有所不同,使用铜锤的力度和频度也有所不同。法半夏要轻捣成碎瓣即可,砂仁要重捣出白色种仁和香气,桃仁和杏仁要频捣成泥状。这些操作技术经验都体现出典型的规范性与程序性。

1.3 知识运用经验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对中医药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在金世元教授中成药合理使用领域。此类经验重点以疾病的病机为核心,利用辩证论治的知识与方法,强调思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例如,金世元教授在儿科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经验,以儿童脏腑未实、形气未充、夹虚夹实、夹食夹惊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为核心,梳理儿童常见病复杂症状中的逻辑,以此分析儿童常用中成药的功效特点,给出合理使用的依据与思路。这些经验充分体现出知识运用经验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特点。

2 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在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

2.1 立足经验性特点,明确传承目标

金世元教授宝贵的技术经验,源于其76年不断的专业实践与积累,在应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许多具体的技术技能属于经验领域的范畴。如何将经验性的技术点转化到适应职业院校教学组织特点的学习领域,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传承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系统化、具体化,这是课题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组采用现代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分析”的理念与方法,立足于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应用性特点,分析具体技术经验的特质与实践价值重点,以课程标准建设为目标,将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传承目标系统化、具体化。课题组通过分析、归纳与整理,完成了《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辑要》,其中涵盖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等多门专业课程。技能标准的制定,在明确了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传承的具体目标的同时,寻找到了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与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结合点。

2.2 立足应用性,构建传承载体

金世元教授的技术经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何体现其应用价值,需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载体。以往的学科体系课程,以知识的逻辑框架构成学习单元,注重对理论的验证,与应用性很强的技术经验传承的需要明显不匹配。课题组以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理念为指导,探寻能够承载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有效载体。项目化课程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学习者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验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同步得到提升。这样的课程模式与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特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操作层面的方法是按照陈述知识运用技能、形态识别技能、程序化操作技能、思维逻辑运用技能为分类,对金世元教授具体的技术经验的特质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出发点在课程中设计可承载这些技术经验的学习项目。例如金世元教授在中药传统鉴定领域的诸多技术经验,属于形态识别技能,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项目的设计中紧紧抓住这个形态化属性,综合设计学习项目的内容。比如将观察与拍摄标本馆中金世元教授当年所收集中药材标本的鉴别特征、真伪药材对比识别、鉴定特征近似品种鉴定特征的识别等任务,作为项目的学习任务与内容来承载金世元教授具体的技术经验。再如,金世元教授在中药调剂领域的许多技术经验属于程序化操作技能。在中药调剂技术课程项目的设计中,将操作技术的过程逐一拆解、展示技术要领,并将金世元教授的技术经验有机的融入学习项目的内容之中。

2.3 依托信息化手段,建设课程资源

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传承,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支撑与保证。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设课程的资源。特别是金世元教授在带教学生过程中,亲自示范与亲自讲解能够原汁原味的反映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视频资源。金世元教授在北京卫生学校任教40余年,对中药标本馆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中药标本,这些标本都经过金世元教授的亲自鉴定,并有明确的鉴定意见。课题组出于妥善保护与充分利用两个出发点,将这些标本拍摄成高品质的电子图像,建设完成《金世元教授收集中药标本鉴定技术特征图像库》。这些资源不仅作为可用于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也是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金世元教授学术思想最可靠的原始性的宝贵资源。

表1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信息化资源建设情况一览表

2.4 立足教学法设计,探讨传承方法

在职业院校传承金世元教授的技术经验,教学实施是真正的落脚点。课题组以现代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模式,探索了以任务驱动、引导文等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将学习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具体可完成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普适性的程序过程(计划、咨询、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作为学习的组织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具体应用到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的传承,课题组注意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将金世元教授具体技术经验明确的纳入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第二,以金世元教授具体技术经验点的特质属性为出发点,设置学习任务的内容;第三,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经验技术,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第四,教师注重结合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深刻阐释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在实际工作领域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立足于金世元教授的中药传统鉴定技术经验高度的“形象化”特质,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将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通过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的载体,有机地将其融入学习过程。统筹设置六个综合化、可视化学习任务载体。具体包括:讲述金世元教授鉴别经验要点、观察与拍摄金世元教授收集并鉴定的中药标本鉴定特征图像、查阅金世元教授著作《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制作电子化图文成果、图文成果展示与讲述、完成真伪优劣混药识别考核。多角度的驱动学生对于中药材鉴别特征的观察实践。多角度的驱动学生对金老中药鉴定技术经验的体会、理解与运用。

图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3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技术经验再传承模式的探讨

名老中医药专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学术经验,这些经验历经了时间的检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3]。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近年来,全国各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模式和多方法的研究格局[4]。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手段的师承模式还是主要途径。这种模式在传承的广泛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对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在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以及技术经验的传承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依据学院教育的特点,采用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探讨是一条可行之路。在此过程中,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立足于应用层面构建学习载体;立足实效性,探讨教学实施的方法的设计,是在院校教育过程中,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再传承模式的关键所在。

[1] 金世元.药道致诚[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001.

[2] 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4-75.

[3] 邓鑫,覃洁梅.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教学策略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101-102.

[4] 徐春波,王思成,贺兴东,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模式与研究方法[J].世界中医药,2009,4(6):342-344.

InheritancemodesaboutProfessionalExperienceofTCMMasterJinShiyuanDevelopedinTrainingofChineseMedicineTalentsinHighVocationalSchool

MAChun1*,ZHAOXuemin2,JINYan3,JIANGAipin1,CHENDan1

(1.BeijingHealthVocationalCollege,Beijing100053,China; 2.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Corporation,Beijing100195,China; 3.NationalResourcesCenterforChineseMateriaMedica,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Professor Jin Shiyuan, a national TCM master, has engaged in Chinese medicine about 76 years. In the course of the 76 years he has formed a rich academic thoughts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system. He adopted the handing-down teaching method as the main inheritance way and has obtained a good result. 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professor Jin’s technological experien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ing and essence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combining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career education, has studi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or Jin’s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skills o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into the learning field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chieved a very good resul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inheritance mode of old famous doctors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academic thoughts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has been practiced.

Jin Shiyuan;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experience;inheritance mode;vocational education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QN2014-12)“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传承模式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金世元国医大师工作室”

] 马春,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中药鉴定与品质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Tel:13381201578;E-mail:mzhou2521@sina.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4.025

2016-12-30)

*[

猜你喜欢

国医中医药经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