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老师
2017-09-21时耳
文/时耳
有的时候我会突然因孩子说了句大人的话而高兴,觉得孩子人小鬼大,只是当静下来思考的时候,竟发现原来这句话是我一直在说的,孩子对我话语的模仿,大多数时候却不知道此话的真正含义,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是想给孩子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和心情呢?
那日,我同对门的保姆聊天,她说起那家的大女儿,已经六岁,每次见了我们,小嘴像抹了蜜似的,“姥姥,你的头发怎么这么卷啊?”“你们家的小弟弟长得像小姑娘一样漂亮。”……我和老公曾一致认为要把我家孩子培养成像那个小姑娘一样懂礼貌,招人喜欢。只是,保姆提起那个小姑娘却是唉声叹气,她说:“天气不热,她让我给她扇扇子睡觉,我怕她受凉,不给扇,她却说:‘你是保姆,你应该给我扇扇子’,我一头照顾着她家的小女儿,一头又要忍受这样的罪,在家也没人对我这样说话。”我心想:天哪,这孩子竟然有这么强的阶级意识,她面对的保姆,除去身份,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一个孩子对中年人提的要求,不免让人尴尬。很多人会说:“小姑娘的要求合情合理,我们雇保姆,给她工钱,她理所应当为我们做任何事。”可是,换个思路想想,雇保姆的是小姑娘的父母,而不是小姑娘,她现在有父母的庇护,等将来步入社会,孤身一人,她还能有现在这般傲气的话语么?况且,中国是个尊老爱幼的文明国度,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时候,理应传递正面的教育,而不是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以什么方式对待什么人。
也许,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本身是想从好的方面着手,但自身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却让孩子牢牢记住并学习。
比如,孩子第一次说的脏话,是父母的口头禅;孩子听父母背后议论他人的话语,当面指责他人不对;孩子看到父母与爷爷奶奶吵架,自己也学会了不尊重老人……有样学样,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永远是孩子性格塑造的老师,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孩子不仅是每个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每个父母思想的延续。很多时候不能去评判对与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他们认为对的在其他人眼中不一定是对的,而且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所以,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老师,传递的永远是各自的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只要不是去违背传统的美德和理念,我认为还是教育成功的。
总之,孩子的生命始于父母,父母就应该有责任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然,在传递话语和信息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起码在事后告诉他这句话的意思以及你认为的对错,毕竟,父母的引导正确与否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