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现代公民法治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17-09-20梁炽平

读天下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护法知法法治素养

摘 要:在课改新形势下,人們的教学观念和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相比较于传统重视分数的功利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与建立。法治素养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在新课改要求下,愈发重要起来。良好的法治素养,不仅能让学生未来更加合理,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还能有效利用法律手段武装自己,免受伤害。本文从让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护法四个方面谈谈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法治素养;学法;知法;用法;护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落实知识”向“养成素质”的重要转变。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准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浅显做法,抛砖引玉:

一、 优化课堂内容,让学生学法

新课改之后,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的法律知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法律知识相比较于其他的内容来说,既抽象有实际,看起来是很远,但却与生活息息相关。想要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教师必须要优化课堂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行为。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技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就是要教“活”教材内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深入地研究课标,教材,搜集并引导学生分析生活案例,整合细化,以案说法,让学生学习法律。此外,对于学生法律兴趣的激发,也是提升学生学法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教材内容的优化中,教师需要着重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而接受能力,强化模块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律内容呈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从年级分布上来确定,以初中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法律内容在每一个年级都有涉及,而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主线设置,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更有效的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习效率;其二,是从编排逻辑上确定,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线,循序渐进地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效率更高;其三,是从呈现方式上来确定,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案例为重要补充,通过利用学生耳熟能详,能够更好理解的生动实例来体现法律条文,将理论蕴含于生活实例中,让枯燥、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其四,是从内容设置上来确定,综合道德,心理健康和国情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个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教授“公民的义务”时,不仅降到了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讲到了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的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将法定义务,道德义务有机整合,对公民提出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二、 利用生动讲述,让学生知法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意义重大。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依然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潮流,想要将“法”真正注入学生的脑海里,心里。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的理解那些看似冰冷,实则充满人文关怀的法律条文,为严肃的法律条文披上人文关怀的外衣,提升亲近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平铺直叙,经常会借助一些生动的、真实的法律经典案例,并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剖析其中的细节问题,渗透以相关的法律条文,帮助学生详细地理解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法律常识。

例如在某所学校里,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是迟到等原因而对学生实施惩罚,如罚站,责骂等,还包括变相的体罚,抄写一百遍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长,也存在这样的行为,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的分数时,态度更是恶劣,也经常会实施一些惩罚。在讲解中我们通过讲解精辟的点评或者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到“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该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挖掘相关法律依据,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法律知识。

三、 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用法

学以致用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最终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活用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接近法律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法律意识的养成。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为学生分享在网络上或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例之外,还会指导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和案例中的角色展开“模拟法庭”的准备工作,如原稿,被告,法官以及辩护律师的角色分配,相关证言以及辩论依据等。

在“开庭”的活动中,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律师”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得到“法官”的认可,会竭尽所能地寻找法律依据;“法官”为了不“丢面儿”,也会熟读各种案例涉及的法律法规,作为宣判的证据。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法律热情,还能将法律条文牢记心间,当受到不法侵害时,就能够运用法律及时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护法

情境教学是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他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中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守护庄严的法律。如在讲授关于“无规矩不成方圆”中,我先为学生讲了一个列宁的小故事:有一天列宁去理发,理发店中只有两名理发师,但是等待的顾客却很多,大家看到是列宁,都不约而同地让列宁先理发,但是列宁却婉言拒绝道:“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要按照先后次序理发。”说完这些之后,他搬着椅子排在了队伍的最后。讲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我先组织学生分组,然后让组员们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从小故事中收到的启发和学习到的知识,然后再让每组的同学将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排成一个小的情景剧,在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伟人的胸襟和情怀,而且还能在人物情操的熏陶下,巧妙地将自己学到的法律常识应用其中。

再如,在学习“做守法公民”时,我们还可以将守法和违法两种情境以及后果进行不同的演绎,使他们在生动的剧情演绎中深刻认识到法律对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因此,学生们除了原版的演绎之外,还融汇设计了其他的角色,如反面角色,通过不遵守纪律会产生什么后果来提醒每一位学生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如主配角色,通过部分人们不遵守秩序而被懂法,护法的主配巧妙疏导,避免了一场混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学习,并不是“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树立护法的法律意识。

总之,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他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还能使他们在熟悉法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法律,避免侵害,甚至是巧妙地维护法律,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竭尽权利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艳.提高中学生法律素质有效途径研究[J].教材教法,2014(05):23-26.

[2]张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6(06):103-120.

[3]任丽华.回归课程 理性思考 合理定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法律内容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44-150.

[4]王学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法律知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为[J].新课程,2014(12):218-220.

作者简介:

梁炽平,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小学。

猜你喜欢

护法知法法治素养
大断面公路隧道岩溶探测及施工处治技术探讨
武林盟主
了意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教师只有知法,才能依法执教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教主贵姓(十一)
教主贵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