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
2017-09-20王艳琴
摘 要:概括是指人们对事物感知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将其内部性质或本质属性归结为精要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在进行归纳、总结、综合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抽象思维活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霍懋征老师也说过:“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她还说“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和阅读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由此可见,在语文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一、 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现状分析
由于概括能力与学生感受、理解、综合能力有关,所以培养概括能力的困惑也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兼之现行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淡化弱化趋势,造成了小学生概括能力的低下,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具体事物的表面上,不善于在具体感知后进行抽象概括。概括时抓不住关键信息,只重复原文语句,但不会自己加以归纳。比如上某一节课时,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着说着,他们看着课文,不是搬了课文的这一句,就是搬了那一句,这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成了读课文,或演变成复述课文了。其次,概括不能抓住要点,不能抓住主要问题。需要取舍时,他们往往弄不清哪一些该删,哪一些该保留,不能整体把握文章。一整篇课文,由于篇幅较长,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不住重点,偏离课文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忽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再加上语言组织能力的不足,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形成。
(二) 总结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淡化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小学中高段学生概括阅读能力的迅速下降。很多学生在阅读某一篇文章之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么说不“准”——缺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要么说不全——缺少对文章整体和深入的认识。教师概括能力有待加强,教学中也缺少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在一次语文公开示范课时,教研员随意抽取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让教师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利用六要素,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寥寥无几。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之前,必须先保证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 小学生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 培养学生阅读概括能力要以读为主
以读为主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的读,而是要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读。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时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明白的地方与同学交流学习,老师顺学而导。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继续读文,理清文章脉络,读中体会文章的标点符号、词语、句子表达的效果,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次丰富文章的主要内容。读中教师要根据课文文体特点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加强词句训练
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较难理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作“钢铁巨龙”。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钢铁巨龙”和“卧”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关键词语,同时又理解了全句。只有理解了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现有能力,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也是不厌其烦地细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阅读概括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教学。所以应该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四)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可以提前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学到独立阅读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概括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养成阅读课文的主动性。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学生先自己解答,确实解答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五)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还会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六)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进行必要的实际习题训练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离不开实际的习题训练,可以通过课堂随时进行习题训练,也可以进行有计划的阶段训练,例如周练、月练等。同时做好巩固和总结,要求学生有专用的笔记,每周、每月、每学期都做好阅读概括方面知识的总结。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习题训练中的解题情况,有针对地帮助学生逐步改正所犯的知识错误,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概括能力。
(七) 培养阅读概括能力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概括方法
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文体是写人记事和说明性的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恰当的方法,概括就能事半功倍。比如可以使用题目扩充法,重点句段法,串联段意法,还有要素法等等。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
王艳琴,黑龙江省五常市,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