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9-20甘尼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学习语文知识,认字识词,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从简单具体的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积极引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有计划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能力。它既是一种直观性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是通过具体的语文能力展现出来的,比如写作、鉴赏等这都是语文思维能力的内在核心,所以说语文能力高低的根本要素就是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新时期下已经变得极为重要。
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下,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存在,依旧是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大部分学校依旧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从开始上课到下课,教师一直处于讲解的过程,而学生则扮演着配角,长时间的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这样长久下来,学生潜意识里会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机械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机械的回答教师问题等。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完全缺乏了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言而喻的提不上去。这样最终锻炼出来的只是学生完成任务能力,并不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它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未起到作用,反而还有消极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语文学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会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 训练语言,提高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学习与练习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语言是思维的条件与基础,在通過语言的学习来提高思维的发展,同时思维的发展也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有语言就有思维,有思维就有语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但凡在语言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是与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听说读写方面较为容易出错的学生,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思想清楚而找不到合理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因为自身思维较为混沌,不清楚或者不理解问题而导致的。因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语言的练习,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记录,针对要点进行分析与探索,多角度、多层面的集体探讨各自的看法与想法,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分析加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得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强,各抒己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
(二) 培养思考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指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所以说当思考习惯养成之时,便是思维能力提高之日。凡事都要多看、多想、多分析,才能够在看似普通的事物上发现其独特之处。学习也是一样,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哪怕在学生的思考与分析中出现错误,也应该去鼓励学生,并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建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思考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出现错误以后进行一味地责备。对于已经受到传统教育影响颇深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自身在没有积极引导下是不会去思考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容易出错或者忽略的地方进行着重补充,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与研究所学内容,真正学会独立思考,这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基础。
(三) 组织讨论,激励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语文课堂中,集体讨论与分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动脑,又可以让学生动口。把自己的想法毫不保留地讲给别的同学,互相之间进行讨论与启发,这样不但能够集思广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一些难点,把难点交给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集中讨论,效果会更佳。在讨论中学生会发现重点、难点与疑点,把这些问题再进行提取讨论,便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应当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开展。根据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指导。同时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心理想法与知识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发现学生更多的思维兴趣点;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使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困难处引导学生帮助解答,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导学生往更深的思维方向发展。学生们也可以一起交流,自主地合作探究,对问题多方向、多角度地拓宽自己的思路,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给予他们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们尽情在思维的海洋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敏.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外语文,2018(4).
[2]李俞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9).
作者简介:
甘尼,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