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情感

2017-09-20于爱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文性情感教学

于爱玲

摘 要:良好的情感可以促使良好行为品质的产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關键词:人文性;情感;教学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孩子的思想跳跃太快,我们跟不上学生的节奏,即使小学生,老师也经常摸不透他们在想什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人文性这一特点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文化的基础,更是思想的根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以良好的情感反作用于学生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就是学生心灵所向的标杆,它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良好行为。如果我们语文教学中总有一缕缕“情感之光”闪耀在学生的心灵、头脑之上,我们就能为学生立下一根道德的标杆,不管他们的思维怎么改变也有这根标杆作为指引,那学生最终还是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情感

1.强化自身职业情感和语文素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能强化自身职业情感,发自内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真正喜爱自己的学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表率,如自己的阅读,书写习惯,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获得良好体验,从而产生向老师学习的情感。

强化职业情感与提高自身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任务并不单单是教书,我们更重要的工作是育人,做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而不是一个教书匠。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做到立足文本,培养情感,从而转化学生行为。

2.阅读中提高感受力,培养良好情感

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阅读形式是不同的,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等。阅读的形式不同,作用也有一定差别。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能力。

在低年级的课堂中,要让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低年级的课文都比较短小精悍,也容易理解。如一年级的《四季》一课,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特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四季的优美景色。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得到了发展,从而获得了各种美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喜爱四季美景,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感体验。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默读课文,思考……似乎默读才是思考的途径,其实不然。不论是朗读还是默读学生思维都是跳跃的,同样是学生在感受文本语言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好文。读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逐步丰满,领悟能力不断加强,自然而然能获得良好情感。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课堂读,课下读;大声朗读,静心默读……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获得情感体验。

3.利用对话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毕竟有限,他们的感悟可能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平等的师生对话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学生感受到树与鸟儿之间真挚的情感,但是没有体会到鸟儿的信守承诺。教师就让学生再想想鸟儿知道了树已经变成火柴时为什么还要去找它,树不在了为什么还坚持唱歌给火苗听。这样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继续思考探索,继而有学生说道:“鸟儿不仅仅是在寻找树,也是在完成对树的承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包括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等对话形式。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对话,大多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想得少,教师把一种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而真正的对话应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中有教师的引导,有学生的质疑,有同伴的意见。学生综合各个方面得到的信息,凝练成自己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个有语文学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人格,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付宜红.小学语文[M].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念,黄涌.教师人文读本[M].1版.青岛出版社,2011.

[3]顾明远.德育为先立德树人[N].中国教育报,2013-12-6.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性情感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情感移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