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例谈

2017-09-20付春潮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好习惯倾听整理

付春潮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担负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任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先思考再动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整理材料的好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

关键词:好习惯;培养;倾听;先思考再动手;整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就是培养习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担负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任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先思考再动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整理材料的好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

一、在探究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尤其是在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

案例回放:

有位教师在执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寻访校园的动植物”单元的“观察蚂蚁”一课。教学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蚂蚁生活的视频,问学生:“你们知道蚂蚁的哪些秘密?”学生们小手如林,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是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老师喊我,喊我”的叫声此起彼伏。但是,他們都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学生倾听的习惯差,表现为探究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别人的发言。还有的是倾听的能力差,虽然在认真听,但是不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表现为经常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抓不住别人发言的重点,不能给别人的发言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培养策略:

1.明确倾听要求

当学生在发言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交流和倾听要求。发言者要面向大多数听众(最前面的同学也要转身面向身后大多数同学),讲话时声音要洪亮,也可以借助便携式话筒进行放大;听讲者的目光要注视发言者,认真听完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尽力做到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主要意图,并及时进行补充、提意见或建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还可以经常说:“谁还有补充吗?”“谁还能提出自己的意见?”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能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更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师生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培养倾听习惯

一是要求学生专心听取发言,同时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二是请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发言的要点;三是说说同学的发言对自己的探究有哪些启发或者帮助。

4.及时评价鼓励倾听

在“听”的培养中,要及时用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很认真,这也是一种学习!”“你有一双顺风耳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我们只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在探究中培养先思考再动手的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得先思考,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学生只要看到桌子上有可动手操作的实验材料,先想到的是“拿”和“玩”。往往研讨的时间快到了,他们还不清楚怎样进行研究,或者看看其他小组的做法照葫芦画瓢,更不可能研讨出有价值的结果。

案例回放:

在研究“让灯亮起来”时,学生们一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的小灯泡、导线、电池、灯座、开关就跃跃欲试,老师“开始动手做实验前先想想怎样才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拿起材料摆弄起来,实验做成功的同学大呼小叫,没做成功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甚至离开座位去看做成功的同学,乱糟糟一团,完全无视老师的存在和实验的要求。最后的研究效果可想而知。

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先动手的原因,一是教师呈现实验材料的时机不对,学生没有养成先思考再动手的习惯,总是看见实验材料就拿来自己先玩玩,至于研究有什么计划、怎样操作有效、科学规范,心中没数;二是学生的“从众心理”,你先拿材料你先玩,若我不去拿等一会晚了实验材料都没有再想玩玩不成了。

培养策略:

1.教师要对呈现实验材料的时机进行调控

如“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应先呈现小灯泡,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并试着把小灯泡在纸上画出来。然后提出问题:要想让小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演示材料灯座、导线、电池、灯泡。当学生回答后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然后在纸上画一画。当学生想一想、画一画以后再分别领实验材料。这样既调控了学生的实验节奏又培养了做实验先思考再动手的好习惯。

2.用好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既能突出探究活动的重难点,保证活动的高效,又是对实验操作的提示。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前用好“温馨提示”,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先思考再动手的好习惯。endprint

3.用好评价激励

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表现好的个人、小组要进行表彰鼓励。同时小组之间开展竞赛也有利于好习惯的形成。

三、在探究中培养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课程标准指出:“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由此可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案例回放:

在研究“水”时,学生拿烧杯舀水的、用手玩水的、用筷子蘸水然后品尝味道的……都在忙着做实验,没人愿意填写记录单。

原因分析:

一是每位同学都想自己动手实验,不愿意当记录员;二是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图热闹”,观察不细致,没有养成科学的观察、记录习惯。

培养策略:

一是抓小组建设,并在小组内做好分工。若是人人都过关的实验操作,先由小组长(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操作,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再依次轮流动手完成操作。二是培养科学的观察记录习惯。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经常给学生讲述科学家“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事例,促使学生形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教师在每一节科学课上对“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个人、小组多表扬,努力在科学课上形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良好氛围。

四、在探究中培养整理材料的习惯

在每次上完科学课后,实验桌上都一片狼藉。有各种实验垃圾、个别损坏的器材、甚至还有学生丢弃的材料、没有完成的实验记录单、没填写完整的实验日志等。学生没有形成整理材料的习惯,实验员要花较多的时间对仪器进行整理。

案例回放:

在研究“水”时,学生拿烧杯舀水的、用手玩水的……不一会桌上就有洒出来的水渍,把观察记录单浸湿了,不小心碰破的烧杯。当下课铃响了学生就不管不顾离开实验室。

原因分析:

一是学生觉得在实验室里有老师整理跟自己关系不大。二是学生做实验虎头蛇尾,只重视自己做实验研究,没有养成整理材料的习惯。

培养策略:

在请学生整理材料前,教师要做好安排。一是对科学课代表、小组长、同学们做好分工。如请每位同学将实验垃圾顺手扔到指定的垃圾桶;小组长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哪些同学帮忙收拾整理本组的实验桌,哪些同学填写实验记录单,哪些同学归还实验器材等;科学课代表帮助老师检查各组的整理情况、填写实验日志、登记损坏的实验仪器。二是经常提醒学生在实验前先观察各种器材的摆放、提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完实验后尽量做到各种器材的摆放跟实验前一致,努力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准备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每位教师做出巨大的努力,需要經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每位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会使我们的探究更具有实效性,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们的健康发展种下成功的种子!

?誗编辑 李烨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好习惯倾听整理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