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9-20石磊于小梅肖健倪睿

财会学习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石磊?于小梅?肖健?倪睿

摘要:创新型会计人才是21世纪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我国高职校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提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议,旨在整体推进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江苏高职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入,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然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培养会计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高校会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国家层面看,早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未来国家间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从经济角度看,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業业务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新理论、新领域层出不穷。会计作为一门商务语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会计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单位间竞争的焦点之一。从行业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由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慢慢发展到成本控制、经营决策、战略预测、绩效考核等职能,会计涉及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泛。传统低层次的会计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创新型会计人才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宠儿。

二、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创新教育理念不够明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从就业的最低要求出发,重点关注学生未来岗位能力,忽视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书本为主,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的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往往只会照葫芦画瓢,成为一个按部就班的操作工,无法应对没见过的业务,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深度融合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建立在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熟悉前沿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熟悉企业实践运作流程,更需要具有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卓越的决策能力。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完全涵盖这些课程,即使有少部分学校已经开设这些课程,其内容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相关内容的更新变化,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不了会计创新人才知识需求。在教学模式上主要以理论课时为主,实践课程较少,虽然也有部分学校开设了会计实务和会计实验课程,但仍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学生缺乏主导性,且其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中企业财务现状有很大差别。这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主动性也受到严重制约,无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国家、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首先,国家缺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激励制度。光有口号和要求,国家没有针对高职校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保障措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经费不足,以致高职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其次,学校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努力和共同配合。目前,高职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仍采用传统的定量方式,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有碍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主动性。最后,社会缺乏对参加校企合作企业的保护机制。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商业机密,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不会把财务核心的工作安排给实习学生,学生只能接触到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所谓的校企合作也就未能发挥想象中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议

(一)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南针,它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构建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地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目前,教师创新教育理念不强、学生创新意识淡薄是培养会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阻碍因素。因此,各高职校应树立创新教育观,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科学的制定适合本校会计学生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高职会计创新型人才,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不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只需增设和融入创新教育的内容。

1.增设创新教育理念课程

为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始终,高职校应每学期都增设创新教育理念课程。低年级安排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课程,让学生设想规划职业生涯;二年级开展文献搜索等工具技能教育,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支持;三年级开设专业理论探讨课程,探讨专业前言理论知识,倡导自主性、开放性,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拓宽专业实践课程范围

会计具有严谨客观、谨慎负责的职业特征,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这个理解为缺乏创新、古板守旧,认为会计不能创新,否则就容易违法违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学生对企业经营的会计政策选择没有真实的体会。高职校应开设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还应开设会计与经济法模拟实训课程,除此之外,如税收、金融、证券等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何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

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改革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确定学生主导地位,增加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实务操作、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轮岗实习。高职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会计实习基地,为会计专业人才提供深入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对企业会计运行的认识,让他们学会如何甄别、运用、创新会计知识。

(三)建立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一支创新教育师资队伍,也就是说高职校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将自己的创新能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因此,高职校应鼓励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开展课题研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教学能力。高职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会计专业兼职教师,邀请会计界资深学者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以弥补本校专职教师的不足,拉升本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此外,高职校之间、会计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知识共享,在相互交流探讨中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四)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

会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首先,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针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并具体落实到位。其次,学校应努力转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评机制,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最后,社会应建立对参加校企合作企业的保护机制,比如,作为会计实习基地的企业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获得一些订单,以此抵消企业对安排会计实习生的顾虑。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9号.

[2黄楠森.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03:5-7.

[3]洪连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2:38-40.

[4]唐青玉,张淑静.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科技咨询2014(36):176-177.

(作者单位:石磊 江苏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于小梅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肖健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倪睿 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分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