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学改编特色

2017-09-20张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张艺谋

摘 要:電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导演张艺谋在世纪之交对于其个人风格和电影文学改编的又一次勇敢尝试,这部作品不仅继承了九十年代张艺谋电影文学改编的一贯传统,也开创了他在转型时期的文学改编新特点。因此对于该片文学改编特色的研究就具有了解剖麻雀以小见大的意义。

关键词:我的父亲母亲;电影文学改编;张艺谋;鲍十

作者简介:张骜(1990-),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是张艺谋根据鲍十的中篇小说《纪念》所改编而成的一部优秀影片,该片的成功除了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对于电影艺术特点的充分把握,以及对于电影艺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追求等因素之外,影片的文学改编也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小说《纪念》到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文字向光影的转化不仅仅体现出不同传播媒介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出导演和编剧对于影片在文学改编方面的匠心独运和不懈追求。本文将从遵循原著和改编创新;支线故事增补和情节淡化;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改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影片《我的父亲母亲》文学改编方面的特色。

一、遵从原著基础上的大胆创新

电影和小说虽都属于叙事艺术,但是其毕竟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拥有各自的艺术特点。电影的文学改编也有其颠扑不破的艺术真理和奉为圭臬的艺术原则。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学改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首先,是主题思想的变化。在原著小说中老校长骆长余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他为村小学翻新校舍而奔波劳累直至最终殉职为中心展开。而在电影的文学改编中编剧鲍十舍弃了这一主线故事,将电影改编成了一个父亲母亲由相识、相知、相恋直至相守一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从歌颂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到描写纯真质朴的爱情。小说和影片的主题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著中的情节核心和故事爆点却被完整地继承和移植下来。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改编方式巧妙地处理了电影文学改编领域忠实和创新两大原则如何拿捏的问题,导演和编剧在继承原著精神特点下进行二次创作,达到了忠实原著和改编创新的平衡点。

其次是核心人物的转移。编剧鲍十在电影的文学改编中将老校长骆长余对于翻新校舍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执着精神予以保留,并将这种精神品质成功地内化和移植到影片中“母亲”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上。这样做不仅使电影中核心人物的转移自然合理易于受众接受,也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继承了原著人物的魂。

二、支线故事的增补和情节的淡化

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父母之间纯真质朴的爱情故事,但对比小说《纪念》我们发现,父母的爱情回忆在原著中只是作为一个辅线和旁支情节出现且所占的篇幅很短。因此在电影的文学改编中就必然涉及到对于原著的删改和增补。这种对于支线故事的增补和拓展不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提炼出电影所需要的情节核心,同时也带来了叙事视点的更新和叙事情节的转化。使电影的文学改编既有了原著小说的气质,又延展出符合电影主题的更高层次的继承和创新。

其次,支线故事的拓展在原著的基础上为电影文本增加了许多可供受众赏析和揣摩的情节点,这既是电影改编的亮点也是其和原著小说的结合点。这不仅有利于吸引固定受众群体(原著小说爱好者)对于电影关注,也有利于扩充原著小说的审美内涵,使电影受众在小说文本的重要参照下加深对于电影作品的理解。一方面这样的改编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下也有利于电影和小说作品的运作和盈利。这一点在张艺谋或者是其他导演的电影文学改编中经常可以看到,因为一部电影使一位作家或者他的几部作品受到人们的集中关注而意外走红。

三、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的改编

原著小说的情节较为复杂且密度较大,主副线索按照现实——回忆的布局设置交叉叙述。由骆长余的生写到其死,期间穿插父母的爱情回忆和青春往事,整篇小说情节起伏抓人眼球。但影片的文学改编则有意地精简情节淡化叙事,着重凸显父母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一段由死亡引起的回忆和追溯。

其次,用细节来代替整体是艺术上的普遍性原则。真实生动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由于《我的父亲母亲》在电影的文学改编中简化情节,淡化叙事,所以电影中更加重视细节的设置和安排。导演和编剧对于细节的精心把握成功地弥补了情节淡化所造成的影片叙事上的苍白。如红棉袄、红发卡、青花瓷碗、织布机等道具细节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追忆和两人纯真爱情的见证等。导演和编剧从细节入手,用形式上的“小”来彰显思想上的“大”,真正达到了“举类迩而见意远”的艺术效果。

综上,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文学改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电影艺术的特点大胆创新,通过影片主题和核心人物的转换,增补支线故事,淡化原著情节强调影片细节等一系列艺术手段为我们展现了父亲母亲纯真质朴生死相依的爱情传奇。其文学改编手法兼顾了忠实原著和艺术创新这两大原则,达到了原著和电影、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点,对今天的电影文学改编仍旧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178.

[2]陈墨.张艺谋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3]鲍十.我的父亲母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2.

[4]倪震.五代精英话当年[J].电影艺术,2000.5.

[5]杨少伟.论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艺谋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执著张艺谋
张艺谋的抠门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