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及其评价模型的构建

2017-09-20项康丽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煤炭企业

【摘要】煤炭企业其独有的性质及特点导致了其并购风险的产生,通过对共性风险的甄别,提炼出对应的风险判断指标,进一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对于企业并购风险的量化和识别有利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了解其潜在的风险以及进行相应的后续的监控。

【关键词】煤炭企业 并购风险 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及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是一个追求规模经济较为典型的能源行业,同时煤炭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命脉中的一个支柱产业,对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并购、重组等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以及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方式,越来越受到煤炭大企业和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2006]52号文件强调,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所存在的散、小、差问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2012年《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任务,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我国煤炭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并购热潮。

虽然煤炭企业的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实现了规模经济,将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小煤矿整合到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利用大企业先进技术、管理和设备,实现了安全生产;但是实践证明,并购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美国《商业周刊》指出四分之三的企业收购和兼并整合是完全不成功的。根据毕马威、埃森哲和麦肯锡的研究数据,并购后六至八个月的时间内,近一半的企业生产率有所下降;并购后三年内,62%的企业毫无增长可言。因此,构建有效的并购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和防范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能够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并购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煤炭企业并购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并购风险指由于并购过程双方信息不对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的短板导致企业并购之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比预期更差从而导致自身陷入两难的困境选择。

而煤炭企业作为典型的资源性企业,其生产规模和生产资源分配都依赖于资源的分布,同时国有企业的性质也给煤炭企业的并购添上了政府主导的色彩。相较于其他行业企业的并购,煤炭企业并购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作为资源性主导的企业,大部分被并购煤炭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基础差”的特点,安全设施不健全,装备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规范,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这些给集团的并购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第二,大部分的并购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煤炭的安全生产,因此缺乏对集团以及被并购煤炭企业的所有制、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差异等因素的考虑,同时也不一定符合市场规律,无形中增加了集团并购工作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第三,鉴于煤炭资源的地域性較强,国有煤炭企业一般都有明确的行政区域归属,因此并购中出现的产权问题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控制权平衡问题造成了并购重组的产权障碍风险;第四,由于当前煤炭企业的准入制度善未完善,部分地方政府煤田的分配不均,导致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成本的增加,许多小煤矿矿主的漫天要价以及炒卖煤炭资源等短期行为的存在加重了并购重组工作的资金负担;第五,并购工作中集团对于部分煤矿集中度低、安全保障能力弱以及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的煤炭企业“劝退关闭”的决定遭到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拦,相关企业员工的抵触情绪也为集团并购工作埋下了隐患。

三、煤炭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本文经过对并购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煤炭企业的现状,归纳总结了煤炭企业可能面临的并购风险。

(一)体制风险

煤炭企业的并购行为的主导人以政府为主,而政府作为第三方并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种上帝视角的并购决策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自主选择的本质,同时较大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二)产业风险

产业风险是指并购企业未能将其各方所处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产业关联度作为并购的考虑条件,并购各方若处在互相不匹配的企业生命阶段,则直接可能导致并购决策的意义。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对现行的并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包括反垄断、证券法、税法、破产法和银行法等以及目标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并购哦风险的产生。我国目前在并购这一业务上法律制度完整度不高,使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行为无法得到正确引导或规范,并购各方法律权益上得不到必要的保证,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并购埋下法律隐患,增加了并购风险。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与并购相关的资本市场、中介市场本身的缺陷或不足对并购行为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对市场的认识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所导致的企业并购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

(五)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而涉及到财务经营的不稳定性以及潜在的融资定价等风险,并购的财务利益没有得到实现反而使得并购各方陷入财务困境而导致的并购风险。

(六)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是指企业并购重整过程中因并购各方企业文化差异、经营目标差异、组织结构差异和人员素质差异导致的无法进行有效整合产生的风险。整合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后,在经营上、生产上、技术上不能达到期待的“1+1>2”的效果,并且兼并企业之间的不融合的风险容易导致较弱的一方破产;整合风险还出现在并购后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上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并购规划有效整合,使得并购各方运营互相制束,无法展现各自原本的优势。endprint

(七)企业素质风险

企业素质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各方在企业素质上不在同一水平上,使得并购的操作无法使并购各方产生语气的协同效应、市场效应以及规模经济等效果,甚至并购优势方还会遭受弱势一方业绩的拖累,使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八)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各方始终是信息不对称的效果,并购企业缺乏对目标企业及其行业的了解,对于目标企业潜在问题的发现的可能性较低,从而带来一定的信息并购风险。

(九)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预期的协同效应难以顺利实现,而预期的规模经济与优势互补的效果也甚难达到,更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并购后企业规模的突然过大而导致的企业运营不过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期并购方案没有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也可能是并购后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无法实现市场规模效应而导致的风险。

(十)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各方的技术无法进行有效融合,或者对于技术升级的成本远比预期代价要高的风险导致技术上始终无法得到期望中的突破和拔高而产生的并购风险。

四、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识别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模糊综合评價法多应用于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它不会过分依赖于模型中的某一个指标,并且使用相对数来体现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相较于其他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整体趋势和一般趋势。

(一)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本文根据对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分类和理解,构建了一套关于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识别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三级风险指标体系构成,一级风险指标为体制风险、产业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企业素质风险、信息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二级指标体系涵盖了影响一级风险指标的相关因素,如体制风险的具体风险因素为政策的稳定性和政府的干预程度。三级风险指标则是二级风险指标的具体识别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由企业自行判定或者聘请专家进行识别和分析。如表4-1所示,本文所分析的风险是煤炭企业并购的共性风险,不同的并购项目有其特有的并购风险,这种异质性可在具体应用时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一步提炼特有风险。

(二)确定指标因素的权重值

不同风险种类对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需要一种相对科学的方法确定各个风险的影响程度,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重值。每一级的风险指标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该级的权重体系,且每一级的指标权重集f=(a1,a2,…,an)需满足两个条件:①0

(三)建立风险评价指标隶属函数

本文将煤炭企业并购重组风险等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低水平风险VA,中等水平风险VB,高水平风险VC,因此风险评价集合为V=(VA,VB,VC)。

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于定性指标,按照标准,可采取专家调查法,设计如表4-2的问卷,邀请专家打分,若指标Si分别有ni1个VA评语,有ni2个VB评语,有ni3个VC评语,那么该指标的隶属度为(ni1/n,ni2/n,ni3/n),其中n为该指标打分的专家总人数。

定量指标按指标值趋向的好坏,可分为越大越好、越小越好和越趋于某一范围越好的3类指标,取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有每股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等,取值越小越好的有百万吨死亡率、产品成本率、交易费用比率等,取值趋向于某一范围越好的指标则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因此对于定量指标需建立各指标评价分级隶属函数。举例说明,假设m1,m2,m3是Si指标的分级界定标准(可根据煤炭企业实际、参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科学制定),则其隶属函数为:

所以三级风险指标S_i根据其分级隶属函数所获得的隶属度为(fA(Si),fB(Si),fC(Si))。

由此,该模型的评价矩阵R可以建立。

(四)模糊综合评价

在风险指标权重集和评价矩阵建立后,可利用“普通的乘与加算子”方法逐级将指标权重与评价矩阵的相乘对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在此,文章以煤炭企业GC的一个并购项目为例,对上文建立的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模型的操作进行展示。经过GC集团的领导层以行业内的并购专家分析,该并购项目的主要风险主要是体制风险、产业风险、财务风险和整合风险。

对各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作模糊矩阵运算:

第一,二级风险指标U1下两个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构成的多因素评判矩阵为:

BU1构成了U1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第二,二级风险指标U2下三个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构成的多因素评判矩阵为:

BU2构成了U2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第三,二级风险指标U3下属四个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构成的多因素评判矩阵为:

BU3构成了U3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第四,二级风险指标U4下属三个指标的单因素评判矩阵构成的多因素评判矩阵为

BU4构成了U4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所以该煤炭企业并购重组风险的隶属向量BU=(0.3511 0.3753 0.2736),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并购项目的风险处于中等风险范围,其中BU1=(0.3 0.375 0.325),BU3=(0.3798 0.4116 0.2086),BU4=(0.2938 0.3721 0.3341),这三个风险因素需要企业着重预防和控制,即该煤炭企业要重点关注体制风险、财务风险和整合风险。

五、结论

煤炭企业的并购所存在的风险复杂且广泛,众多因素的分析和测定的困难性使得其在评价的时候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本文对于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分析以及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将煤炭企业的并购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量化处理,最终得出一个可以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数值,能够使煤炭企业更清楚的认识到并购项目的风险水平,有利于其做出更好的决策。

但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定性指标隶属度的判断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并且与进行主观判断的专家自身专业水平密切相关,有其不足,这也要求决策者要科学合理的权衡各种风险要素,才能使风险评价模型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Robert J Borghese and Borgese.M&A from planning to integration[M].Mc Graw-Hill.2001.

[2]杰弗里.C.胡克.兼并与收购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C·小阿瑟·威廉斯,迈克尔·L·史密斯,彼得·C·扬.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初叶萍,胡艳.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框架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50-51.

[5]窦莉.浅谈煤炭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6]李杨.煤炭企业并购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

[7]杨东.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研究[D].山东大学,2008.

[8]吕秋菊.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式探析[J].中国煤炭,2011,9:26-29.

作者简介:项康丽(1989-),女,汉族,浙江温州人,任职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专任教师(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税差异。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一种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的数学模型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